[实用新型]一种矿用井下孔中电法探测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6454.0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0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宇平;徐伟;戴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宇平 |
主分类号: | G01V3/26 | 分类号: | G01V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孔中电法 探测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井下孔中电法探测电极,包括:电刷、电刷连接杆和推杆,所述电刷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端弹性缓冲装置和后端弹性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前端弹性缓冲装置端头连接有前端绝缘杆,所述前端绝缘杆端头连接有前端连接头,所述后端弹性缓冲装置端头连接有后端绝缘杆,所述后端绝缘杆端头连接有后端连接头;所述推杆两端分别设置推杆前端连接头和推杆后端连接头,所述推杆前端连接头与后端连接头连接,所述推杆后端连接头与前端连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井下人员的操作需求,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孔内探测施工效率更高,值得在井下孔中直流电法勘探领域推广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测量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矿用井下孔中电法探测电极。
背景技术
矿用井下电法勘探是一种全空间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与地面电法不同,在全空间条件下建立电场,在井下巷道中进行测量;电流通过布置在巷道内的供电电极在巷道周围煤、岩层中建立全空间稳定电场,该稳定电场的特征取决于巷道周围煤、岩层的电性特征及其赋存状态,通过在不同位置测量该电场的变化规律,就可找到巷道周围煤、岩层中引起电场变化的水文、地质构造等赋存规律。
随着现代煤炭事业的飞速发展,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各种地质构造、水文等情况也日益复杂,准确探测井下工作面周边水文地质情况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已经有相应的设备能够实现超前探测的目的,但是往往施工繁杂,效率低,准确度较差,所以一种探测准确,高效率施工的超前探测装置的研发与制作就显得势在必行,目前钻孔中测量装置已日渐增多,但是由于各种电极在孔中存在接触不良、导电性差等情况,为解决此问题本项发明即为一种矿用井下钻孔直流电法弹性测量电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井下孔中电法探测电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井下孔中电法探测电极,包括:电刷、电刷连接杆和推杆,所述电刷连接杆连接在电刷上,所述电刷上设置有电极接线端口,所述电刷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端弹性缓冲装置和后端弹性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前端弹性缓冲装置端头连接有前端绝缘杆,所述前端绝缘杆端头连接有前端连接头,所述后端弹性缓冲装置端头连接有后端绝缘杆,所述后端绝缘杆端头连接有后端连接头;所述推杆两端分别设置推杆前端连接头和推杆后端连接头,所述推杆前端连接头与后端连接头连接,所述推杆后端连接头与前端连接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前端连接头与后端连接头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螺纹和螺口,所述推杆后端连接头与前端连接头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螺口和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刷采用Pd-Ag-Cu合金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端弹性缓冲装置和后端弹性缓冲装置采用碳钢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端绝缘杆和后端绝缘杆均为碳纤维塑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井下人员的操作需求,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孔内探测施工效率更高,值得在井下孔中直流电法勘探领域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刷和电刷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端连接头、2-前端绝缘杆、3-前端弹性缓冲装置、4-电刷、5-电刷连接杆、6-电极接线端口、7-后端弹性缓冲装置、8-后端绝缘杆、9-后端连接头、10-推杆前端连接头、11-推杆、12-推杆后端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宇平,未经高宇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6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力式湿地游览栈桥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小型化双面胶产品的模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