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液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30227.5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2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段相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F5/442 | 分类号: | A61F5/442;A61M1/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朱浩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液收集装置,包括底盘、引流袋、引流管、收集袋和搅拌组件,所述底盘为环状的柔性体,所述底盘的一面设置有粘胶;所述引流袋与所述底盘能拆卸连接;引流管连接在所述引流袋上;收集袋连接在所述引流管的另外一端,所述收集袋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内插设有能打开的管盖;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引流管内,并能在所述引流管内转动。本便液收集装置,既能顺利的将便液进行收集,同时能保持肛周清洁并有效防止臀部皮肤发生湿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便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部分ICU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长期卧床。这部分患者因病情危重造成肠道菌群紊乱,造成大便失禁伴水样便。传统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肛管放置于肛门处,虽然便液被引走,但此种方式容易造成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尿不湿方式,但此种方式几乎将整个臀部进行包裹,从而容易引起患者臀部和肛周发生湿疹,长期会引起皮肤发生溃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液收集装置,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液收集装置,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为环状的柔性体,所述底盘的一面设置有粘胶;
引流袋,所述引流袋与所述底盘设置有粘胶的对面能拆卸式连接;
引流管,连接在所述引流袋上;
收集袋,连接在所述引流管的另外一端,所述收集袋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置有能打开的管盖;及
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引流管内,并能在所述引流管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袋的开口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底盘适配的对接盘,且所述对接盘的表面设置有粘胶。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搅拌条,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收集袋的外壁,所述搅拌条具有弹性,且所述搅拌条能转动的从所述固定块上穿插入所述收集袋内,并延伸至所述引流管内,直至延伸到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引流袋的交集处。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袋上设置有其内腔连通的灌肠管,所述灌肠管上插设有能拆卸的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上还设置有栓绳。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袋为透明袋。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袋的外壁设置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便液收集装置,包括底盘、引流袋、引流管、收集袋和搅拌组件。患者的便液顺次通过引流袋和引流管,流入收集袋内,能及时将从肛门流出的便液引流到收集袋内,既能避免肛周和臀部皮肤长时间与便液接触,引发表面湿疹的发生;也能使便液不与臀部皮肤接触,避免臀部皮肤发生湿疹。同时,也能避免使用肛管造成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
2、本实用新型的便液收集装置,引流袋与底盘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则便于根据需要将引流袋取下。进而便于需要观察肛周的皮肤时或对肛周的皮肤进行护理等;此外,通过此种方便,便于患者自己在家里根据需要进行引流袋的更换,而不需要跟换底盘,从而避免患者由于不专业而引发底盘发生侧漏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便液收集装置,搅拌组件设置在引流管内,并能在引流管内转动。如果出现引流管发生堵塞,通过转动搅拌组件,则可进行引流管疏通,使便液顺利的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液收集装置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02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
- 下一篇:一种野外便携式地形测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