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丝网印刷自动取料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31940.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1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魏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金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大连瑞博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59 | 代理人: | 孙丽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网 印刷 自动 生产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丝网印刷自动取料生产线。该生产线在红外干燥隧道机上安装有自动取料装置,自动取料装置包括机械臂支撑架,机械臂支撑架上设有支撑滑道,支撑滑道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基座,滑动基座上安装有机械臂,机械臂的前端安装有钳式料夹,机械臂支撑架上安装有电机驱动的传送履带;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台上靠近红外干燥隧道机的一侧安装有气动顶针,丝网印刷机的梁支座上安装有顶针感应器,电机、移动感应器、钳式料架、固定感应器及气动顶针分别与伺服系统信号连接。本生产线可以取代人工取料,并可保证放置在隧道机传送带上的材料固定于指定位置,在同一条传送带配置多台印刷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丝网印刷自动取料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丝网印刷作业过程中,采用丝网印刷机与红外干燥隧道机配合使用,在丝网印刷机印刷完成后,一般采取人工拿取材料放置到红外干燥隧道机的传送带上进行烘干,但往往会因人员变动,新变动的人员对拿放标准不清楚,造成产品拿放不符合标准而造成产品被损坏,产生浪费;且人工拿料效率低下,平均每小时250片,并且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采用人工拿料,效率低并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丝网印刷自动取料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取料,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丝网印刷自动取料生产线,包括红外干燥隧道机与丝网印刷机,红外干燥隧道机与丝网印刷机并排放置,所述红外干燥隧道机上安装有自动取料装置,所述自动取料装置包括机械臂支撑架,所述机械臂支撑架上设有支撑滑道,所述支撑滑道上滑动安装有与机械臂支撑架垂直的滑动基座,所述机械臂支撑架上安装有传送履带,所述传送履带通过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履带与滑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基座上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前端安装有钳式料夹,所述机械臂支撑架上安装有移动感应器,用于控制机械臂的移动距离;所述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台上靠近红外干燥隧道机的一侧安装有气动顶针,用于将印刷产品的一侧顶起,丝网印刷机的梁支座上安装有顶针感应器,所述顶针感应器的位置与梁支座上升降梁的可移动最高位置高度一致;所述电机、移动感应器、钳式料夹、顶针感应器及气动顶针分别与伺服系统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钳式料夹包括下钳、上钳及上钳移动臂,所述下钳固定安装于机械臂前端,下钳上设有上钳支撑座,所述上钳呈L形,L形上钳的拐角与下钳支撑座铰接,L形上钳的一端与上钳移动臂的前端铰接,上钳移动臂置于机械臂内,用于前后推动上钳夹料。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臂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安装于滑动基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顶针的数量为2-4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本自动取料生产线可以取代人工取料,并可保证印刷产品放置于红外干燥隧道机传送带上的指定位置,不会造成产品被损坏,且在同一条燥隧道机传送带上可配置多台丝网印刷机,每一台丝网印刷机对应一个自动取料装置,在传送带上设定不同位置放置印刷产品,可防止印刷产品放料位置不一,前后印刷产品叠压,造成产品混料报废,可以使每台印刷机位减少1个人工取料工位,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较人工拿料效率提升了60%,达到平均每小时400片,同时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钳式料夹正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钳式料夹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金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金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1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包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太阳能水轮发电的尾气循环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