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31958.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9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任义晨;郁玲艳;胡琳娜;陈姝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H04N13/275;H04N13/296;G03H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全息 投影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此种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包括图像处理模块、传输投影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处理3D模型,截取3D模型径向四周的四个视图作为二维图像,传输投影模块用于接收图像处理模块的四个二维图像并投影显示,人机交互模块通过姿态传感器通信连接传输投影模块用于改变投影图像的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3D模型进行拆卸再拼合的投影方式,从而生成具有较好数字视觉效果的立体图像,便于观察和实际运用,并且可以交互调节,相较于传统的投影更加得清晰,立体感强,带入感极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投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全息投影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发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的产品的逼真展示。可以应用于教育课堂、地理信息管理、地图管理、模拟仿真、机械设计、医疗、生物解剖等领域,在高清晰之后成为显示领域的又一大技术方向。而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投影系统设备庞大或者冗杂,零件设备多,导致成本高,并且投影效果不明显,同时只能进行单一的投影,控制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全息投影系统存在的投影效果不明显,控制不灵活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其通过对3D模型进行分解截屏处理,而后将生成的图像传输给全息投影仪,从而生成具有较好数字视觉效果的立体图像。全息投影仪基于STM32单片机,通过正四棱锥结构的反射屏实现三维成像,并可通过人工交互模块实现图像的多方位的移动调节,便于观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图像处理模块、传输投影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处理3D模型,截取3D 模型径向四周的四个视图作为二维图像,所述传输投影模块用于接收图像处理模块的四个二维图像并投影显示,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过姿态传感器通信连接传输投影模块用于改变投影图像的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连通有3D模型生成模块,所述3D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建立和存储 3D模型,所述3D模型生成模块将3D模型发送给图像处理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输投影模块包括单片机、SD卡和投影显示单元,所述SD卡用于存储图像处理模块的图像信息,且所述SD卡也向单片机传输图像信息,所述单片机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传输给投影显示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单片机通过串口连接有Python控件,所述Python控件命令单片机读取SD卡内的内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投影显示单元为液晶屏,所述投影显示单元的对称面设置有反射屏,所述反射屏为正四棱锥结构,且反射屏的顶角朝向液晶屏,所述反射屏通过反射投影显示单元的四个二维图像形成立体3D图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液晶屏采用TFT LED显示屏,所述单片机为STM32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STM32F控制器、姿态传感器和无线收发器,所述STM32F控制器读取姿态传感器的姿态角,并向无线收发器发送转动信号,所述无线收请 WE678发器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的全息投影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姿态传感器采用MPU6050六轴传感器,所述无线收发器采用NRF24L01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未经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1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