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轨道梁轮廓参数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2533.0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0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积栋;李梓靖;温毅成;刘恺;王博;陆超泽;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智能交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G01C15/00;B61K9/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莫燕华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全自动 轨道 轮廓 参数 检测 | ||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轨道梁轮廓参数检测仪,包括两个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两个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一个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与全站仪配套使用的棱镜倾角仪、里程计量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与全站仪配套使用的棱镜倾角仪、里程计量装置均安装在检测车导向驱动架上;本实用新型利用非接触方式发射激光和接受梁表面反射的激光,得出测量线、测量面的参数数据,精确反映出轨道梁轮廓参数和状态,相比旧式人工测量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施工工作量还大为减少,同时避免了人工在高处作业有安全风险的危险因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梁轮廓参数检测仪,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轨道梁轮廓参数检测仪。
背景技术
作为单轨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承载列车的是轨道梁,轨道梁与列车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直接接触面的轨面平整度、直线度,直接影响单轨列车的运行状态和乘客乘车舒适度。因此,轨道梁必须在制梁阶段进行测量调整后在架设时进行再测量微调。轨道梁投入运营后,因为磨损、地质沉降等因素会影响轨道梁线型变化,需经常检测轨面轮廓参数并养护轨面以保证安全、维持良好运作状态。
传统轨道梁测量方式为人工手段工序繁琐,耗时长,由人工观测和记录多个数据来运算参数得出轨道梁轮廓数据,人为误差难以避免。且人工手段测量取点量较少,难以精确反映出轨道梁轮廓参数和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对轨道梁全寿命周期检测存在的以上问题,特别提出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轨道梁轮廓参数检测仪,可以有效解决上述传统人工测量手段存在的人工测量参数费时长,测量精度较低,测量点少,不能精确反馈出梁的轮廓参数等问题;并且排除了人工在高处作业有安全风险的危险因素。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轨道梁轮廓参数检测仪,包括两个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两个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一个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与全站仪配套使用的棱镜倾角仪、里程计量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与全站仪配套使用的棱镜倾角仪、里程计量装置均安装在检测车导向驱动架上;
所述两个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对称安装在检测车导向驱动架下方安装稳定轮的安装架上,分别用于从轨道梁两侧面进行扫描,采集轨道梁稳定轮面轮廓的反射点数据,并传输至控制装置;
所述两个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对称安装在检测车导向驱动架下方安装导向轮的安装架上,分别用于从轨道梁两侧面进行扫描,采集轨道梁导向轮面轮廓的反射点数据,并传输至控制装置;
所述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安装在检测车导向驱动架的架体上,用于从轨道梁的顶面进行扫描,采集轨道梁行走面轮廓的反射点数据,并传输至控制装置;
所述棱镜倾角仪安装在检测车导向驱动架的架体上,用于反射从配套的全站仪发射的光束;
所述里程计量装置安装在检测车导向驱动架的架体上,用于对检测车导向驱动架沿轨道梁移动的直线距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直线距离数据传输至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两个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两个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一个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与成套配合棱镜倾角仪的全站仪、里程计量装置以及检测车导向驱动架的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并储存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及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采集的反射点数据以及全站仪从基准点对棱镜倾角仪测量的角度和距离修正数据;并通过接收里程计量装置传输过来的数据控制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及检测车导向驱动架的驱动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两个稳定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两个导向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一个行走轮面线型扫描传感器安装在同一切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智能交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智能交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2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角换向梳齿交换的二层停车系统
- 下一篇:电动磨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