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2684.6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5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现花;贾静静;李娟;李虎;杨兵;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瑞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8 | 分类号: | B01D53/8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馈加后馈 深度 scr 优化 调节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包括SCR反应器,SCR反应器的上方设置进口,SCR反应器的下方设置出口,出口和进口均与SCR反应器内部相通,SCR反应器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整流格栅,整流格栅的下方设有多层催化剂层,催化剂层固定安装在SCR反应器的内部,出口的下端固定安装排出管,排出管的一端连接后续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电脑根基锅炉负荷及其他情况和前后结合自动调节喷氨量,既避免了单独后馈调节的滞后性,也避免了单独前馈调节的不准确性,两者结合使氨气投加量更加准确,降低氨水的耗量和氨逃逸量,保证Nox排放不超标的前提下,整套系统稳定、可靠、经济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燃煤锅炉机组SCR脱硝系统而言,氨气流量控制是SCR反应控制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目前行业内对脱硝喷氨的投加量控制主要采用单回路后馈控制或者单回路前馈控制等方式。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采用单回路后馈控制时,即根据出口NOx浓度调节喷氨量,由于表计的滞后性或者测量信号失效时,喷氨调节存在滞后性,容易造成脱硝出口NOx超标或氨逃逸偏大;采用单回路前馈控制时,即根据锅炉负荷调节喷氨量,由于锅炉负荷稳定出口NOx也存在波动的情况,喷氨调节存在不准确性,也会造成脱硝出口NOx超标或氨逃逸偏大,以上两种控制方式若调节不当,均会造成空预器频繁阻塞,影响整个燃煤机组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SCR反应器,SCR反应器的上方设置进口,SCR反应器的下方设置出口,出口和进口均与SCR反应器内部相通,SCR反应器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整流格栅,整流格栅的下方设有多层催化剂层,催化剂层固定安装在SCR反应器的内部,出口的下端固定安装排出管,排出管的一端连接后续系统,排出管的一端一侧安装第一NOx测点和NH3 测点,进口的一侧固定安装进气管,进气管的一侧设有喷氨格栅,喷氨格栅的一侧设有横管,横管和进气管均与喷氨格栅内部连通,横管的一端连通锅炉,锅炉的下方设有氨水蒸发器,氨水蒸发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横向的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安装竖管,竖管和氨水蒸发器均与连接管内部相通,连接管的中部固定安装电动阀,竖管与喷氨格栅通过数根支管连接,支管的上端位于喷氨格栅内,支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数个喷头,喷头位于喷氨格栅内并与喷氨格栅内部相通,支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气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的一侧设有差压玻璃管流量计,差压玻璃管流量计固定安装在支管的一端,横管上设置第二NOx测点。
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整流格栅的下方设有多层的催化剂层至少为三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SCR反应器内部的上方设置烟气导流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横管的一端固定安装管道固定支架。
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竖管与喷氨格栅通过数根支管连接,支管至少为三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电脑根基锅炉负荷及其他情况和前后结合自动调节喷氨量,既避免了单独后馈调节的滞后性,也避免了单独前馈调节的不准确性,两者结合使氨气投加量更加准确,降低氨水的耗量和氨逃逸量,保证Nox排放不超标的前提下,整套系统稳定、可靠、经济的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瑞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瑞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26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训练康复用肌肉放松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