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道医用自助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3875.4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6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粉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G01N21/78;G01N21/80;G01N21/81;B01D46/5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道 医用 自助 采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道自助医用采样装置,包括:容置部;呼吸部和采样收集部,开设于所述容置部,所述采样收集部设置吸附体;其中,经所述吸附体呼入空气进入所述容置部,并对所述呼吸部呼出的空气进行采样。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采集,不需要专门医护人员,使用者可以在家中就自己完成样品采集过程,不需要进医院挂号排队等候,避免了传染他人或被他人传染,而且,使用者无论是采用自行计时,或借助液体指示剂变色指示,或者通过流量单元采样,均非常方便实现自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呼吸道自助医用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上下呼吸道以气门为界,已有一些研究报道了流感等病原体在上下呼吸道感染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目前,国内新冠疫情中咽拭子和鼻拭子还是最普遍使用的两种主要采样方式,它们都采集上呼吸道样品,其后续的核酸检测存在一定比例假阳性问题,而来自新冠患者下呼吸道的肺泡灌洗液其核酸检测结果则几乎100%阳性。并且咽拭子采样、肺泡灌洗液、气管镜取样等采样方式都是具有一定传染风险的专业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在相关操作过程中需要采用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措施。
常规的鼻拭子/咽拭子采样是上呼吸道取样,而包括新冠病毒/流感以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都有不同比例的患者只有下呼吸道感染,而肺泡灌洗液及痰液等下呼吸道临床取样方式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不利于疫情控制和临床诊疗。
根据世卫组织2007年的《易发生流行及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卫生保健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简易指导》,大多数呼吸道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而且相当比例的飞沫或气溶胶是由下呼吸道产生,有效采集飞沫/气溶胶样品,不仅解决了下呼吸道病原体采样的准确性、效率及风险问题,还能直接监测评估呼吸道传染病(潜在)携带者的传播能力,为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直接证据。
说话、呼吸、咳嗽、喷嚏乃至唱歌等都会产生呼吸气溶胶或飞沫。一次喷嚏有约4万飞沫,咳嗽一次最多可产生3000个飞沫,正常说话则需要5分钟才能产生这么多的飞沫。成人每次呼吸一般呼出500ml气体,因此单次呼吸能收集到的飞沫不足以满足相关诊断或筛查技术的需要,需要积累很多次呼吸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才能满足需要。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监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就可以间接地监测呼出气体的总量,而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有弱酸性的碳酸,而酚红等pH指示剂将因为溶解足够多的二氧化碳而变色,并且通过调节缓冲液的盐浓度则可以改变酚红变色前二氧化碳的溶解量。
医用喷绒布主要是通过静电吸附可阻挡绝大数的传染性飞沫,而这种静电吸附作用则可以通过水溶液浸泡解除静电吸附,而诸如无水硫酸铜、氯化钴及广泛用于婴儿尿不湿上的高分子材料则可以监测湿度,因此它们可用于直观地监测喷绒布是否具有防护效率,而水溶液还可以把喷绒布上结合的病原体洗下用于后续监测。
目前,患者就医需要采集呼吸道下气道飞沫时,通常采用棉棒擦试法采集下气道飞沫,这种方法的不足较为明显,口腔内的病原体极易污染棉棒,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直接影响治疗。也有个别的采用插管抽取的方法,这种方法较难采集到呼吸道下气道的病原体,并且痛苦较大。国外有报道采用肺穿刺取样检测,这种方法虽然使检验结果准确,并不会产生污染,但是疼痛感强,易产生创伤。
专利号:201510286191.7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呼吸道下气道飞沫采集器,包括连接杆、壳体和采集膜,还包括指环一、手柄、指环二、活塞、下限位块、下封盖和上限位块,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手柄,中部设有活塞,下端设有采集膜,所述的壳体外表面的上端两侧设有指环二,下端设有下封盖,所述的壳体内表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
在使用时,将下封盖打开,将壳体抵到患者喉处,推动连接杆使之伸出,将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喷在采集膜上,然后取出后直接封在壳体内。这种采集器由于需要将壳体抵住患者喉咙,仍需要医务人员使用,而一旦推拉过度,非常容易造成咽部损伤或窒息,并不适合进行自测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粉,未经陈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3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桃树嫁接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榴萌芽除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