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4517.5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8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根星;贾春松;杨廷凯;宋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06 | 分类号: | B65G47/06;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振华 |
地址: | 317108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震器 连杆 自动 装置 | ||
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和料斗;料斗的底面向上料侧倾斜;料斗的内侧壁由一组间隔设置形成梯级状的侧板组成;侧板向上料侧倾斜,相邻两侧板在高度方向存在部分重叠,每块侧板的内侧设有一块A上料板,各A上料板均与驱动板相连,驱动板与固设于料斗底部的A上料气缸相连可由A上料气缸驱动;料斗的顶部设有与位于最上方的侧板的顶部相接并向上料侧倾斜的缓冲板。自动上料装置可以将料斗中的减震器连杆逐个抬升至缓冲板,使用时,缓冲板与加工装置的上料工位衔接,缓冲板上的减震器连杆滚入上料工位,完成上料;上料装置可以与机架、下料架、三工位同步加工装置和移料机械手组成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自动化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连杆的生产技术,具体涉及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要预留可受力固定点,以实现汽车减震器大总成的装配紧定环节,使在上紧外固定螺母时连杆固定,避免随动旋转。目前,在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设置特定花型的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可受力固定点设计形式。
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成型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为:数控车床中心钻打中心孔―数控钻床钻孔―人力手工操作液压机冲孔成型。但是,这种加工工艺存在以下几个缺陷:一是在冲孔过程中如果放置位置不准确、有偏差或用力过大会损坏连杆,会产生质量问题,需要返工,甚至成为废品,增加成本;二是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工序不连贯,生产效率低;三是因汽车减震器连杆规格不同,需要通过更换工装来适应各种汽车减震器连杆的工艺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自动化成型工艺。而如何自动上料是实现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自动化成型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将其装于机架侧部,可以与装于机架上的特定的三工位加工装置、移料机械手以及装于另一侧的下料架组成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自动化成型设备,实现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的自动化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于支撑架上方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面向上料侧倾斜;所述料斗的内侧壁由一组间隔设置形成梯级状的侧板组成;所述侧板向上料侧倾斜,相邻两侧板在高度方向存在部分重叠,每块侧板的内侧设有一块A上料板,各A上料板均与驱动板相连,驱动板与固设于料斗底部的A上料气缸相连可由A上料气缸驱动;所述料斗的顶部设有与位于最上方的侧板的顶部相接并向上料侧倾斜的缓冲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可以将料斗中的汽车减震器连杆逐个抬升至缓冲板,使用时,缓冲板与加工装置的上料工位衔接,缓冲板上的减震器连杆滚入上料工位,完成上料;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装于机架侧部,可以与装于机架上的特定的三工位加工装置、移料机械手以及装于另一侧的下料架组成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自动化成型设备,实现汽车减震器连杆端部的自动化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化方案,前述的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缓冲板的中部设有阻挡板,对应的,所述缓冲板的中部还设有可由B 上料气缸驱动的B上料板。汽车减震器连杆在缓冲板上连续滚动的距离过长,容易发生跑偏,通过在缓冲板的中部设置阻挡板,使到达阻挡板位置的汽车减震器连杆先停止,然后由B上料板推动脱离阻挡板板,重新开始向上料工位滚动,使得上料更加精确、可靠。
作为优化方案,前述的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缓冲板的起始端设有感应器,在缓冲板上等待B上料板上料的减震器连杆堆积至感应器位置后,暂停A上料板的上料动作,在感应器没有检测到有减震器堆积时恢复A上料板的上料动作。从而可以避免汽车减震器连杆从缓冲板上滚回料斗中,造成刮伤。
优先的,前述的汽车减震器连杆的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侧板的倾斜角度(即与竖直方向夹角)可以为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4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混凝土分离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标准化楼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