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厂废水蒸发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5591.9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1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佘晓利;周香;韦飞;吴韶飞;王梦琴;王特;孙尊强;申智勇;刘志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01D46/00;B01D46/48;C02F1/04;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乔炜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厂 废水 蒸发 结晶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厂废水蒸发结晶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管入口、水平段、蒸发管主体、出口室和蒸发管出口,蒸发管入口与水平段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水平段与蒸发管主体连接,蒸发管主体的出气端与出口室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在驱动电机、凸轮、第一弹簧、滑杆、顶板、第二弹簧和导柱等结构的配合下,可以使钢丝刷在滤网上进行纵向往复移动,且能够使锥形柱进行纵向往复移动,可有效防止烟尘粘附在蒸发管主体的内壁上和废水喷头的外壁上,避免喷嘴雾化效果的下降,减少蒸发器出口堵塞的可能性,且设备不需要拆卸和冷却,就可以对滤网上的粉尘进行清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提高了设备的稼动率,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废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厂废水蒸发结晶器,属于电厂污染物减排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火电厂燃煤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发电系统SO2排放量占全国SO2排放量的45%以上。为了响应国家对SO2的减排号召,大部分火电厂都配置了脱硫系统,其中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凭借着脱硫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吸收剂原材料便宜、副产物可回用等优势,成为火电厂脱硫工艺的首选。但该系统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脱硫废水,由于其成分复杂、含盐量大和腐蚀性强,脱硫废水的处理成为制约火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
公告号为CN10562151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废水蒸发结晶器,包含有依次连通的蒸发管入口、入口法兰、入口室、入口气动挡板、蒸发管主体、出口气动挡板、出口室、出口法兰和蒸发管出口,连接蒸发管入口设置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连接在外部脱硝装置和空气预热器之间的烟道上,蒸发管出口与除尘器的入口烟道连通,蒸发管主体中设有废水喷头,废水喷头与预处理后的废水管道相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废水蒸发结晶器,从空气预热器前端引高温气体,增大了蒸发能效,即使电厂在较低的运行负荷下,或是空预器出口烟道较短以及较复杂的烟道结构形式下也能实现脱硫废水的完全蒸发,确保电厂废水零排放,并从本质上避免对锅炉原有设备的影响。
但是在使用该高效节能废水蒸发结晶器时,烟气是通过蒸发管入口直接通入到蒸发管主体内的,烟气中存在大量的粉尘,粉尘会粘附在蒸发管主体的内壁上和废水喷头的外壁上,蒸发管主体的内壁上粘附的粉尘过多,会降低烟气的流量和流速,从而会降低废水液滴的蒸发效率,另外废水喷头的外壁上堆结大量的粉尘,会阻挡废水喷头喷射的路径和降低喷射面积,进而会降低雾化的效果,则就需要停机和拆卸对粉尘进行清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高温的烟气会使该高效节能废水蒸发结晶器的温度较高,就需要等该高效节能废水蒸发结晶器冷却之后,才能进行清理,也会消耗时间,进而会大大降低设备的稼动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蒸发管出口堵塞,有利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厂废水蒸发结晶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厂废水蒸发结晶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管入口、水平段、蒸发管主体、出口室和蒸发管出口,该结晶器还包括滤网、滑杆、刮板、顶板、立板和电机;所述滤网设置于水平段内,水平段顶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第一通孔内,且下端位于水平段内部,上端伸出水平段,所述刮板固定在滑杆底部,若干滑杆对称分布于滤网两侧,且若干刮板对称抵靠在滤网两侧面上;所述顶板固定在滑杆顶部,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顶板和水平段上;所述立板固定在水平段顶部,所述电机固定在立板上,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固定有凸轮,所述凸轮与顶板上表面接触。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该结晶器还包括导杆、锥形柱和底板、所述水平段底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杆固定在水平段底部,所述底板滑动连接在导杆上,所述导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抵靠在导杆底端,上端抵靠在底板下表面;所述锥形柱固定在底板,且上端可插入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自下向上逐渐减小,且与锥形柱外侧面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55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