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液检测装置及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6114.4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8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邓江南;姜斌;刘晨南;向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8 | 分类号: | G01M3/18;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孙计良 |
地址: | 21111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及其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漏液检测装置及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该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带状体和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端部的接线部。沿带状体的长条方向,带状体内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并埋设在绝缘体内的导线,两根导线连接接线部。沿着导线布置方向,带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导线窗。导线窗在绝缘体上开口,使得导线裸露。该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的底板上设置有漏液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线窗与导线窗上方的电池之间形成毛细孔或毛细管,从而使得导线窗能够通过毛细效应吸附电池模组内的电池漏液,而电池漏液将两根导线短路,由此使得检测两根导线之间的电阻即可判断电池是否存在漏液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和电池包中的电池漏液检测以及液冷泄漏检测。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中,由电池蓄能模块提供电能,再由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汽车行进的动能。因此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电池蓄能模块是关键技术。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电池蓄能模块通常通过电池包实现,而电池包内包含有若干电池模组,而每个电池模组内设置有若干电池。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包含有电解液。电动汽车行进过程的震动和碰撞、以及电池年限,可能导致电池破损,发生电解液泄漏。此外,电池包内通常还设置有液冷系统用以解决电池的散热问题。电动汽车行进过程的震动和碰撞、以及以及液冷系统的年限同样可能导致液冷系统管道或管道接口破损,发生漏液。电池漏液和液冷系统的漏液毫无疑义地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因此电池包通常设置有漏液检测装置或系统。
现有技术中,漏液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专利文献CN 110243551 A所公开的《电池包、漏液检测方法及装置》中,通过线缆式水浸传感器的阻值变化检测是否漏液;再比如专利文献CN 108318827 A所公开的《漏液检测装置、系统及电动车》中,通过检测电池模块的负极与接地点之间的电阻以及电池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液体泄漏;再比如专利文献CN 207780204 U所公开的《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和电池的液冷系统》中,通过正极层和负极层在漏液时所产生的电化学反应所返回的电信号判断是否存在漏液。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和电池包中漏液检测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在于漏液检测器检测漏液本身的技术,而在于电池漏液情形的特殊性。电池发生漏液时,通常在电池上方的正极和负极处泄漏,因此,所泄漏的液体量通常比较少,一般不会超过50ml。这种少量泄漏的液体难以到达漏液检测装置处,甚至液体未流到漏液检测装置处时就被电池包内的高温环境给蒸发干了,由此而无法被漏液检测装置检测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电池发生漏液时,通常在电池上方的正极和负极处泄漏,因此所泄漏的液体量通常比较少,这种少量泄漏的液体难以到达漏液检测装置处,而无法被漏液检测装置检测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带状体和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端部的接线部;沿所述带状体的长条方向,所述带状体内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并埋设在绝缘体内的导线;两根导线连接所述接线部;沿着所述导线布置方向,所述带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导线窗;所述导线窗在绝缘体上开口,使得所述导线裸露。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导线窗在绝缘体上的开口深度不超过1.0mm。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导线窗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开口组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开口分别对应两根导线。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导线窗是一个连通两根导线的开口。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导线窗的开口内填充有多孔亲水性材料。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带状体的上表面还铺设有一层多孔亲水性材料。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带状体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导线由柔性金属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6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装甲车辆电机拖动教学的编程教具
- 下一篇:屏蔽型可触摸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