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和沥青站冷料供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7675.6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9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谢忠华;毛世民;赵威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65D9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斗 提示 系统 沥青 站冷料 供给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沥青站冷料供给系统。料斗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上料提示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料斗上,用于检测料斗中的物料量;显示装置,与检测装置相连,用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料提示系统通过设置检测装置,用于判断在料斗内的某一高度上是否存在物料,并与显示装置相配合,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提前提醒操作人员进行补料作业,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设置料流检测装置的方案而言,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缺料的可能性,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设备结构简单,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和包括上述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的沥青站冷料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沥青站冷料供给系统上料时,操作人员往往根据料斗的剩料情况决定是否对料斗进行补料,现有实际生产中通常设置料流检测装置,如果喂料皮带无料流,则判断为缺料并进行提示或报警,但是提示或报警时,实际已经缺料影响到生产,现有设置料流检测装置的方式不能实现提前预警,以及提醒操作人员及时上料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的沥青站冷料供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所述料斗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上料提示系统包括: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料斗上,用于检测所述料斗中的物料量;显示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显示。
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显示装置。其中,料斗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物料从进料口进,从出料口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料斗中的物料量。显示装置与检测装置相连,将物料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出来,供操作人员获取料斗中物料的使用情况。其中,检测结果所显示的物料量的数值有大有小,操作人员根据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料。其中,所显示的物料量的数值较小的时候意味着提醒操作人员需要进行补料。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显示装置设置在料斗的上方,以便于操作人员的观察,当然也可以是设在操作台等地方。
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通过设置检测装置和显示装置相配合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上料提示方式,通过检测料斗中的物料量并进行显示,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显示装置显示的物料量判断处料斗中的物料是否充足,以起到在缺料前提前预警的作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设置料流检测装置的方案而言,本方案中的上料提示系统可以获取料斗中的物料量的动态信息,以适于操作人员获取料斗中的物料量,并在物料量较小的时候就进行补料,而不需要等到缺料的时候,这样,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缺料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生产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料斗的上料提示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为料位计,所述料位计用于检测所述料斗在料位计的设置位置处是否有物料。
具体地,料位计的检测探头设置在料斗内,用于检测在检测探头的设置位置上是否有物料,以提醒操作人员是否需要向料斗内补充物料。可以理解,通常可以将检测探头的位置设在靠向出料口的一侧,具体的高度和物料的流速相关,如果物料流速快的话,就将检测探头的位置相应向上移,以减少来不及补充物料的可能性,如果物料流速较慢的话,就将检测探头的位置相应向下移,以减少频繁提醒操作人员补充物料的次数,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这样通过合理设置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均可以起到在缺料前提醒操作人员进行补料的作用。通过检测判断在料斗中的某个位置上是否有物料,即可以起到在缺料前提前报警的作用,料位计设备简单、更加直观方便,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得本申请所提供的上料提示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7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