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自动上料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8815.1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0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樊幸栋;俞焕庆;夏燕钦;金越顺;吴海祥;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08;B07C5/3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自动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自动上料检测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若干组并排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若干组对中横移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对中检测装置,一端设置有自动下料装置,另一端设置有自动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钢筋弯箍后的自动分拣输送,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钢筋,且输送时各规格钢筋对称中心面保持不变,输送过程中不偏移,能够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钢筋自动上料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策利好,复合型预制构件需求量急速增加,尤其是在H钢内焊接C形箍筋,但是制约预制构件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其中钢筋在焊接后需要进行输送转移。现有技术中,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人工进行分拣转运和输送,操作费时费力,效率比较低,增加人工成本,且容易带来钢筋滑落导致工伤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自动上料检测设备,能够实现钢筋弯箍后的自动分拣输送,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自动上料检测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若干组并排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若干组对中横移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对中检测装置,一端设置有自动下料装置,另一端设置有自动上料装置。
通过对中横移装置能够调整一组输送装置的间距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钢筋分拣输送,且输送时各规格钢筋的对称中心面保持不变。对中检测装置能够对钢筋的长度进行自动检测,自动分拣合格或者不合格品。
进一步,每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梁,所述输送梁沿所述机架横移滑动设置,所述输送梁的两端设置有链盘,所述链盘之间连接有输送链,其中一端两个所述链盘之间对穿有滑动驱动轴,所述滑动驱动轴连接有驱动电机。一组输送链驱动端对穿有滑动驱动轴,由驱动电机同步输送,一组输送链两侧设置导向片,呈对称布置用于导向作用。
进一步,所述对中横移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两个带轮,所述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皮带夹块,所述皮带夹块分别与一组中两个所述输送梁连接,一侧所述带轮连接有横移驱动装置。
横移驱动装置设置为电机,电机安装在机架上与一个带轮连接,皮带绕于两带轮一周,上皮带和下皮带分别通过皮带夹块与输送梁连接。电机驱动带轮转动,从而使得皮带带动两个输送梁对中横移。
进一步,多组所述对中横移装置通过同步轴连接,多组对中横移装置由同步轴串联电机驱动一同移动,保证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
进一步,所述对中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水平导轨,所述水平导轨上下两侧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与两个所述齿条啮合,两个所述齿条的外端部均连接有检测夹头,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检测气缸,所述检测气缸与其中一个所述齿条连接。
检测气缸一端固定在机架上,一端与一齿条连接,检测气缸运行推动与之连接的齿条沿水平导轨滑动,从而使得与之啮合的中心齿轮带动另一个齿条滑动,从而实现两个齿条的对中滑移,带动一组检测夹头对中夹紧动作。检测气缸带位置传感器可测量每次夹紧后钢筋的长度尺寸。对中检测装置由双齿条中心齿轮啮合机械联动保证对中同步,同开同闭。
进一步,所述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一组所述输送梁一端的下料摆盘,所述下料摆盘之间连接有滑动同步轴,所述下料摆盘上设置有若干V形卡槽。下料摆盘采用圆盘,多个V形卡槽沿下料摆盘的圆周间隔设置。滑动同步轴连接有电机,驱动两个下料摆盘实现同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8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