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模组化带液冷结构动力系统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57505.6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3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悦;曹春发;方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6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5;H01M10/6557;H01M10/6567;B60L50/64;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组化 带液冷 结构 动力 系统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模组化带液冷结构动力系统电池包,通过设置扣板,用于固定成列的电芯,再将液冷板插入成列的电芯之间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对每个电芯设置支架,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且本发明的电池包安装方便,能有效降低成本;下箱体内部设置有限位槽,对成列的电芯进行固定,防止其移动;液冷板内部设置隔断层,实现冷却液内部循环,便于快速散热;经优化无模组化结构采用液冷板侧面安装方式,提升了空间的使用及能量密度的提升和有效热管理的电芯寿命提升,同时实现了轻量化动力电池系统的高度集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模组化带液冷结构动力系统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和提升续航里程也日益受到车厂的关注,特别是在各种环境下使用所带来的动力电池包使用寿命和动力电池包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包大多通过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来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即尽量减少动力电池包中零部件反复连接固定所占用的空间,给动力电池包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间,提高动力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在现有技术中,电芯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成模组,再将模组固定在箱体上形成电池包,所述支架无法提供可用能量,但是却占用动力电池模组之外的大量空间和质量,导致同一个动力电池包容纳的动力电池模组的数量较少,使动力电池包的集成度相对较低,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较小。此外,所述支架安装复杂,成本高,不便于组装,会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模组化带液冷结构动力系统电池包,其能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模组化带液冷结构动力系统电池包,其包括上盖(1)、下箱体(2)、若干电芯(3)和液冷机构(4),其中,上盖(1)、下箱体(2)相互扣合且内部形成容纳腔体,电芯(3)和液冷机构(4)置于容纳腔体内,还包括若干扣板(5),若干电芯(3)排布成列,扣板(5)扣在成列的电芯(3)顶部和底部,成列的电芯(3) 再排布成行,液冷机构(4)包括若干液冷板(41)、连通管(42)、进液管(43) 和出液管(44),液冷板(41)插入相邻的两列电芯(3)之间,液冷板(41) 之间通过连通管(42)连通,至少一液冷板(41)连通进液管(43)和出液管 (44)。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扣板(5)包括底板(51)、两侧面板(52)和两正面板(53),两侧面板(52)和两正面板(53)分别垂直于底板(51)设置,底板(51)表面开设有成列的极柱穿孔(50),两侧面板(52) 分别与电芯(3)两侧面相互抵持,两正面板(53)分别与电芯(3)侧面相互抵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芯(3)底部的扣板(5)与下箱体(2)粘接固定。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箱体(2)内部设置有若干条限位槽(20),所述电芯(3)底部的扣板(5)嵌入限位槽(20)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芯(3)顶部和底部的扣板(5)上的正面板(53) 相互抵持。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每4~8个电芯(3)排布成一列。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液冷板(41)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流道 (410)和隔断层(411),液冷板(41)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口(412)和出液口 (413),隔断层(411)位于进液口(412)和出液口(413)之间,隔断层(411) 设置于冷却液流道(410)内且并将其分割为上流道和下流道,上流道和下流道在远离进液口(412)和出液口(413)的一端相互连通,进液口(412)和出液口(413)分别连通连通管(42)、进液管(43)或出液管(4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液口(412)和出液口(413)分别设置于液冷板(41) 两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575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砖运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