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61327.4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6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希猛;王连庆;张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B01D45/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4 | 代理人: | 徐娟 |
地址: | 25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清理 除尘 管道 内积 沉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包括除尘管道以及连接在除尘管道上的沉降装置,除尘管道设有除尘管道A和除尘管道B,除尘管道A和除尘管道B的连接处设有弯头管,弯头管下部连接有沉降装置的沉降斗,沉降斗下部连接有插板阀,用于控制沉降斗放灰尘,插板阀下部连接有放灰口;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设有排出积灰的通孔,再通过插板阀控制积灰从放灰口放到收灰的车上,有效解决除尘管道堵塞的问题,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清理,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保证除尘器的正常运行,改善现场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除尘器运行过程中,现场出现的粉尘通过除尘管道,吸至除尘器箱体内进行过滤,灰尘清理至灰斗内,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大气排出。现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吸尘口处风量大,较大颗粒的灰尘被吸附至除尘管道内,在经过除尘管道的拐弯处等地方时,风量逐渐减小,导致部分颗粒度较大的粉尘堆积在除尘管道的弯头管内,清理时需要人工钻到里面进行清理,劳动强度大,且清理不及时导致除尘器吸尘效果差,现场扬尘大,不利于现场环境的改善,既增加了运行成本,又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及时有效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装置,以改善现场环境,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包括除尘管道以及连接在除尘管道上的沉降装置,所述除尘管道设有除尘管道A和除尘管道B,除尘管道A和除尘管道B的连接处设有弯头管,弯头管下部连接有沉降装置的沉降斗,沉降斗下部连接有插板阀,用于控制沉降斗放灰尘,插板阀下部连接有放灰口。
具体的是,所述弯头管下部设有供灰尘下落的通孔。
具体的是,所述沉降斗采用中空的圆锥台结构,沉降斗的上部焊接在弯头管下部的通孔处,且沉降斗上口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通孔位于沉降斗上口内。
具体的是,所述沉降斗下口通过变径法兰一连接在插板阀的上部,插板阀下部通过变径法兰二连接放灰口。
具体的是,所述放灰口采用中空的圆锥台结构,用于插板阀打开时排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设有排出积灰的通孔,再通过插板阀控制积灰从放灰口放到收灰的车上,有效解决除尘管道堵塞的问题,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清理,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保证除尘器的正常运行,改善现场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降装置;2-除尘管道A;3-除尘管道B;4-弯头管;101-沉降斗;102-插板阀;103-放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清理除尘管道内积灰的沉降装置,包括除尘管道以及连接在除尘管道上的沉降装置1,除尘管道设有除尘管道A2和除尘管道B3,除尘管道A2和除尘管道B3的连接处设有弯头管4,弯头管4下部设有供灰尘下落的通孔,弯头管4下部连接有沉降装置1的沉降斗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13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