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钉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61515.7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8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本村和彦;胡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元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50/68 | 分类号: | B31B50/68;B31B50/26;B31B50/7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全自动钉箱系统,包括打钉机、第一翻转装置、第二翻转装置以及纸箱板。纸箱板依序由短装订段、第一折弯段、平置段、第二折弯段以及长装订段构成。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翻转板、第一翻转执行机构以及短边折弯机构。第一翻转执行机构和第一翻转板相互配合以完成对第一折弯段的翻折工作,而短边折弯机构完成对短装订段的翻折工作;第二翻转装置包括第二翻转板、第二翻转执行机构、长边折弯机构以及限位板组件。辅以限位板组件,第二翻转执行机构和第二翻转板相互配合以完成对第二折弯段的翻折工作,而长边折弯机构完成对长装订段的翻折工作。这样一来,有效地提高了纸箱的生产效率,且减少了制备纸箱进程中投入的操作工人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钉箱系统。
背景技术
打钉机是纸箱的后道加工设备之一,专门用于纸箱封箱。打钉机的原理同普通钉书机相识,其具有轻巧、操作简便、耐磨性好、封箱平整、安全牢固、并可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装载较重物品或不易用粘胶带封口的各种纸箱和钙塑箱的封口。
纸箱板依序由短装订段、第一折弯段、平置段、第二折弯段以及长装订段构成。且纸箱板在进行打钉前,已经对其进行压线和开槽。目前,大部分设备采用半自动钉箱机,其主要由上横梁、纸箱托架梁以及打钉装置构成。即在纸箱进行实际制作前,出于提高打钉机的工作效率方面考虑,一般将纸箱板置放于纸箱托架梁的正下方,且短装订段和第一折弯段以及第二折弯段和长装订段分别位于纸箱托架的左、右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两人配合工作制,即两人分别站立于纸箱托架左、右侧。其中,位于左侧的操作工人依序完成第一折弯段、短装订段的翻折工作,且使得短装订段压紧于纸箱托架梁的上平面:位于右侧的操作工人依序完成第二折弯段、长装订段的翻折工作,其使得长装订段压靠于上述短装订段的正上方,随后打钉装置发生动作,借助打钉将短装订段和长装订段钉合为一体。由上叙述可知,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要求两名操作人员具有高度的配合默契。且上述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需投入较高的人工成本,从而变相地提高了纸箱的制造成本;另外,操作工人在进行纸箱板翻折工作时人身损伤事故时有发生,危险系数较高。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改造成本较低,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自动翻折纸箱板自动翻折成型的全自动钉箱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全自动钉箱系统,其包括打钉机、压边装置、第一翻转装置、第二翻转装置以及纸箱板。其中,纸箱板由左至右依序由短装订段、第一折弯段、平置段、第二折弯段以及长装订段构成。打钉机包括上横梁、纸箱托架梁、打钉装置以及第一旋转电机。纸箱托架梁平行地布置于上横梁的正下方。打钉装置与上横梁相连接,且在上述第一旋转电机的驱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往复循环运动以完成上述短装订段与长装订段的钉合。第一翻转装置、第二翻转装置分别布置于纸箱托架梁的左、右侧。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第一机架、布置于第一机架正上方的第一翻转板、第一翻转执行机构以及短边折弯机构。短边折弯机构布置于第一翻转板的左侧壁上,且跟随其进行同步位移运动,以用来完成对短装订段的翻折。在第一翻转执行机构的作用下第一翻转板完成对第一折弯段的翻折。第二翻转装置包括第二机架、布置于上述第二机架正上方的第二翻转板、第二翻转执行机构、限位板组件以及长边折弯机构。限位板组件由折弯角钢限位部和连接固定部构成。连接固定部由折弯角钢限位部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延伸、且弯折而成。连接固定部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翻转板的前侧壁或后侧壁上。折弯角钢限位部平行地布置于第二翻转板的正上方,且两者间隔预定距离,以形成供第二折弯段穿越的长条缝。长边折弯机构布置于第二翻转板的右侧壁上,且跟随其进行同步位移运动,且辅以限位板组件来完成对长装订段的翻折。在第二翻转执行机构的作用下第二翻转板完成对第二折弯段的翻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元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未经宁波元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1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能量肌肉刺激装置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带表情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