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63659.6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2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吕中伟;范素云;蔡海东;张晓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04;B01D46/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幽门 螺旋 杆菌 检测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和气路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灭活部和吸附部,所述灭活部和吸附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气路模块包括进气孔、进气管和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均设于吸附部上,所述进气管自进气孔通过所述吸附部延伸至所述灭活部。本申请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废气处理装置可大大减少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过程中,类似新型冠状病毒等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并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以此保证项目能正常开展,为患者及临床提供服务,同时减少医务人员在进行检测操作过程中感染病毒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呼气试验)是一种通过患者口服检测药物后,采集患者呼出的气体并对气体样本进行检测的一种检测方式。测量完毕后,设备会将检测后的废气进行简单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干燥后排出。疫情期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和极其广泛的传染途径,尤其呼吸道传播,使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完毕后检测设备排出的废气极大可能带有病毒,进而使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呼气试验)的工作人员感染风险迅速升高。在此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将检测设备排出的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废气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和气路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灭活部和吸附部,所述灭活部和吸附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气路模块包括进气孔、进气管和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均设于吸附部上,所述进气管自进气孔通过所述吸附部延伸至所述灭活部。
所述灭活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盛装有所述灭活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为敞口容器。
所述吸附部包括第二壳体、旋盖、第一吸附部和第二吸附部,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旋盖均为可拆卸连接,第一吸附部和第二吸附部设于第二壳体内。
具体的,第一吸附部包括过滤或吸附材料,所述过滤或吸附材料为滤膜或聚丙烯材料。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材料为经过现有驻极处理技术处理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材料为熔喷布。
具体的,第二壳体的底面可透气。
具体的,第二壳体的底面上铺设有第一吸附部的过滤或吸附材料。
优选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底面可拆卸。
第二吸附部填充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设于第二壳体腔体内近旋盖段。
优选的,所述吸附部设有管道,所述进气管自进气孔通过所述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底部。
优选的,所述气路模块还设有细密化部件,所述细密化部件设于进气管的尾端。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废气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大大减少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过程中,类似新型冠状病毒等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并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以此保证项目能正常开展,为患者及临床提供服务。
2、减少医务人员在进行检测操作过程中感染病毒的几率。
3、通过滤膜的调整,可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种类或类型的滤膜,大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应用范围。
4、多台检测设备可只使用一套过滤装置,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3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