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气泡产生的塑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68244.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4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可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赛沃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02 | 分类号: | B29C39/02;B29C39/26;B29C3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1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气泡 产生 塑胶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气泡产生的塑胶模具,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定模板,定模板内设有凹槽,定模板的上端设有下连接板,下连接板的上方设有弧形块,弧形块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成型腔,弧形块的上端设有上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凸块,凸块的下端滑动连接于凹槽内,上连接板内设有第一下料通道。该塑胶模具可以通过第三下料通道、第二下料通道和第一下料通道的依次进料,有效的防止塑胶成型时气泡的产生;该塑胶模具设有三个成型腔,可以同时成型三个不同的塑胶模具,并且通过带倒角的凸块插入到凹槽中,使得定模板和弧形块之间可以很快的连接,缩短成型件加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气泡产生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在塑料加工生产中,采用塑胶制备的模具来生产成型塑料件,是非常常见的,塑胶模具通常采用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对接,在通过下料通道注塑。
授权公告号CN 207432662 U的公开的一种塑胶模具。所述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盖合于下模座形成一模腔,所述下模座与上模座配合的边上设有垂直延伸的凸块,所述上模座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配合的转角设有倒角。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胶模具上模座和下模座采用凸块和凹槽实现上下对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L形结构的左右组合的局限性,保证了模腔内壁的平整度,且不受模具加工误差的影响,提高成品率,节约成本。
该专利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L形结构的左右组合的局限性,保证了模腔内壁的平整度,且不受模具加工误差的影响,提高成品率,节约成本,但是在进行塑胶生产中还是会有气泡的产生,极大的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通过单一的生产模具进行产生,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气泡产生的塑胶模具,以解决塑胶生产出现气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气泡产生的塑胶模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定模板,所述定模板内设有凹槽,所述定模板的上端设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上方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成型腔,所述弧形块的上端设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下端滑动连接于凹槽内,所述上连接板内设有第一下料通道。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的上端设有第一衔接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衔接块内设有第二下料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衔接块的上端设有第二衔接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衔接块内设有第三下料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衔接块的上端设有衔接板。
优选的,所述衔接板内设有浇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塑胶模具可以通过第三下料通道、第二下料通道和第一下料通道的依次进料,有效的防止塑胶成型时气泡的产生。
2.该塑胶模具设有三个成型腔,可以同时成型三个不同的塑胶模具,并且通过带倒角的凸块插入到凹槽中,使得定模板和弧形块之间可以很快的连接,缩短成型件加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11、定模板;12、凹槽;21、下连接板;22、成型腔;23、弧形块;24、凸块;25、上连接板;26、第一下料通道;31、第一衔接块;32、第二下料通道;33、第二衔接块;34、第三下料通道;35、衔接板;36、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赛沃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赛沃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8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