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传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68592.5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3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忠杰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G01D11/2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彭龙 |
地址: | 362804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传感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胎传感器,其中,包括连接元件、外壳体、内壳体、盖体以及检测电子组件,所述检测电子组件置于内壳体内,所述外壳体上部设有容置部且下部设有与容置部连通的检测通道部,所述盖体与容置部可装拆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置内壳体的容腔,盖体设有与容置部连通的通信口,所述连接元件包括固定套设在检测通道部上的轴套部和连接在检测通道部的基座部。本案具有组装方便和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传感器可以检测诸如轮胎温度、轮胎压力、轮胎转速和车辆速度等各种物理参数,这些检测信息可用在轮胎监控中,其结构已为公知,包括连接元件、外壳和容纳在所述外壳中的轮胎传感器装置电子组件,连接元件通常采用具有缓冲作用的弹性材料制作,虽然可吸收轮胎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冲击力,但是当冲击力过大时,连接元件变形过大无法恢复,由此给外壳带来具有破坏性比较大的冲击力,容易损坏外壳,而且外壳和连接元件采用弹性相扣连接,不仅组装麻烦,而且容易分离。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传感器装置,具有组装方便和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轮胎传感器,其中,包括连接元件、外壳体、内壳体、盖体以及检测电子组件,所述检测电子组件置于内壳体内,所述外壳体上部设有容置部且下部设有与容置部连通的检测通道部,所述盖体与容置部可装拆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置内壳体的容腔,盖体设有与容置部连通的通信口,所述连接元件包括固定套设在检测通道部上的轴套部和连接在检测通道部的基座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粘结层,该粘结层设在基座部的底面且粘结层设有与检测通道部连通的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内凸缘,该内壳体外围设有搭置在内凸缘上的外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容置部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通道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和盖体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连接元件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轮胎传感器装置,本案的连接元件与外壳体固定连接,组装时,先将检测电子组件装入内壳体,然后盖设盖体就能实现组装。另外,外壳体和盖体将内壳体包裹,有效阻挡外界冲击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案具有组装十分快捷和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连接元件-1,轴套部-11,基座部-12;
外壳体-2,检测通道部-21,容置部-22,内凸缘-23;
内壳体-3,外凸缘-31;
盖体-4,通信口-41;
粘结层-5,通口-51;
容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忠杰,未经林忠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85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