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结构和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中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68947.0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6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任义;刘建华;魏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济炼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94 | 分类号: | B01D29/94;B08B9/087;B65G65/23;B65G67/06;B65G6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罗文曌;陈婷婷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机 卸料 结构 中转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结构和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中转装置,属于石油化工、煤化工机械领域,过滤机滤渣卸料结构包括过滤机,过滤机固定于厂房二层楼板,过滤机正下方的二层楼板开设卸料口,该结构还包括暂存卸料斗,暂存卸料斗布置于一层空间、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过滤机的正下方,所述暂存卸料斗与支撑架铰接固定并连接有翻转装置;所述暂存卸料斗翻转时的最低高度大于转运车车斗高度。过滤机滤渣卸料中转装置包括暂存卸料斗和支撑架,所述暂存卸料斗铰接固定于支撑架的上部,并连接有翻转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因卸料高度过高而导致的卸料过程中含油(或蜡)的废白土四溅带来的操作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结构和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中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化企业润滑油生产装置中,通常具有白土补充精制工段,白土补充精制的原理是在油(或蜡)中加入白土(或其他吸附剂),由于白土(或其他吸附剂)对油(或蜡)中的非理想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强,对理想组分的吸附能力微弱,所以通过白土(或其他吸附剂)吸附处理后,再经固液分离可以得到合格的油(或蜡)。通常这个固液分离的过程通过板框过滤机实现,过滤机过滤后的油(或蜡)需步步低自流进回收罐,再通过泵送至下游,分离出的废渣(废白土)则需要收集暂存后批量送至处理厂处理。
在以往的装置中,板框过滤器距离地面大约为5米,厂房下方的卸料斗距离地面通常为4米左右,该距离卸车较为理想,但随着近些年来石油化工装置规模大型化,过滤机下游的回收罐容积增大,并且由于过滤机滤液含有较多固体物料,为防止固体沉积,回收罐底设计为一定角度的锥底,所以回收罐高度无法避免地随之升高,进而导致过滤机的布置高度增大。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卸车高度大,滤渣(废白土)下落高度大,速度快,不仅对车辆造成损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厂房清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因卸料高度过高而导致的卸料过程中含油(或蜡)的废白土四溅带来的操作环境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机滤渣卸料结构,包括过滤机,所述过滤机固定于厂房二层楼板,过滤机正下方的二层楼板开设卸料口,过滤机产生的滤渣在一层空间内进行卸料,由转运车将卸下的滤渣运出厂房;该结构还包括暂存卸料斗,暂存卸料斗布置于一层空间、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过滤机的正下方,所述暂存卸料斗与支撑架铰接固定并连接有翻转装置;所述暂存卸料斗翻转时的最低高度大于转运车车斗高度,料斗下方的高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保证下方净空不影响卸车。
过滤机滤渣进行卸料时从卸料口处先落入暂存卸料斗进行缓冲,再翻转暂存卸料斗,将滤渣卸至下方的转运车车斗。暂存卸料斗在整个卸料结构中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即可以防止高度差较大使滤渣对转运车辆造成损坏,又可以避免滤渣下落高度大,速度快,造成环境污染。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为板框过滤机,板框过滤机为现代石化企业润滑油过滤的常用过滤机械,板框过滤机具有与其配套使用的过滤机料斗,所述过滤机料斗安装在板框过滤机下方的卸料口上,可人工操作控制器翻转卸料。板框过滤机的滤渣先聚积到其配套的过滤机料斗中,通过翻转过滤机料斗使其中滤渣落入下方的暂存卸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暂存卸料斗位于过滤机整体的底部高度距离转运车车斗顶部高度的中间位置,即暂存卸料斗的高度设计为过滤机料斗下表面距车斗高度的一半,该距离起到最佳的缓冲效果。
优选的,所述暂存卸料斗的外壁设置有加热装置。根据物料性质,白土中的蜡油易凝,会导致料斗中的废白土凝固并附着在料斗仓内无法落下,通过在暂存卸料斗外壁布置加热装置,可有效防止蜡油凝固,或使凝固的蜡油融化,以便完全卸料。
所述加热装置为均匀布置于暂存卸料斗侧壁或侧壁与底板的电伴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济炼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济炼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8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