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发热单元及电发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0496.4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1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穆剑雄;车成力;栾志博;顾海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B3/26 | 分类号: | H05B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吴航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单元 | ||
1.一种电发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板(11、21),所述基板(11、21)由电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基板(11、2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导电装置或第一发热装置,所述基板(11、21)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发热装置,
所述导电装置与所述第二发热装置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电装置与所述第二发热装置在所述基板(11、21)的两侧面上的位置重合,流经所述导电装置的电流与流经所述第二发热装置的电流大小相等、流向相反;或者所述第一发热装置与所述第二发热装置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发热装置与所述第二发热装置在所述基板(11、21)的两侧面上的位置重合,流经所述第一发热装置的电流与流经所述第二发热装置的电流大小相等、流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电条(12),相邻两所述导电条(12)之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第二发热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发热条(13),相邻两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之间的间距相等,
各所述导电条(12)与各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相互平行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发热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发热条(22),相邻两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之间的间距相等,
各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与各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发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条(12)与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数量相等,并且一个所述导电条(12)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相互对应的所述导电条(12)与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在所述基板(11、21)两侧面上的位置重合,或者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与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数量相等,并且一个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与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在所述基板(11、21)两侧面上的位置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发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相互对应的所述导电条(12)与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串联连接,或者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与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发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11、2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输电条(14),所述第一输电条(14)与各所述导电条(12)电连接,所述第一输电条(14)连接电源的一个电极,所述基板(11、21)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输电条(15),所述第二输电条(15)与各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输电条(15)连接所述电源的另一电极;
或者所述基板(1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输电条(23),所述第三输电条(23)与各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的一端、各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基板(11、21)另一端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输电条(24)、第五输电条(25),所述第四输电条(24)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输电条(24)另一端连接电源的一个电极,所述第五输电条(25)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的另一端,所述第五输电条(25)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另一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发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发热条(22)、所述第二电发热条(13)为印刷在所述基板(11、21)上的石墨烯导电油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11、21)为半固化片或环氧树脂板或陶瓷板。
8.一种电发热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发热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发热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发热单元两侧分别贴合有上保护层及下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发热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保护层及下保护层均为半固化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04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框用直角包套
- 下一篇:林区空气中颗粒样本的环境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