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的背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1455.7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7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薛伟刚;张金波;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H01R31/06;H01R13/52;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安卫静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天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背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的背板结构,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该充电桩的背板结构,包括:背板主体及多层导电排;背板主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安装部,多层导电排叠层设置于背板主体的腔体内,每层导电排均开设有多个开孔;每个安装部对应类型的连接端子,穿过多层导电排上对应位置的开孔与每个安装部固定连接;多层导电排通过多个安装部固定连接的连接端子,与充电桩内的多个功率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该充电桩的背板结构可通过将叠层设置于背板主体的腔体内的多层导电排实现多个功率单元之间的互联,可以同时满足充电桩的大电流配电需求,提高了充电桩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桩的背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和领先世界的行业之一,因此,充电设施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中,充电桩背板用于装配充电桩的电源模块,实现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作用。
目前,充电桩的背板结构采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板来实现功率单元之间的互联。
但采用现有技术,PCB板互联时存在载流限制,当输入功率变大、输入路数增多时,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进而导致使用的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桩的背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的背板结构中采用PCB方案,存在载流限制,当输入功率变大、输入路数增多时,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进而导致使用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背板结构,包括:背板主体及多层导电排;
所述背板主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安装部,所述多层导电排叠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的腔体内,每层导电排均开设有多个开孔;
每个所述安装部对应类型的连接端子,穿过所述多层导电排上对应位置的开孔与每个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所述多层导电排通过所述多个安装部固定连接的连接端子,与所述充电桩内的多个功率单元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多个安装部包括:多类安装槽以及多类插接孔;每类安装槽对应一类引线端子,每类插接孔对应一类插接端子。
可选地,所述多层导电排叠层设置在所述背板主体的腔体内,且,所述多层导电排在所述背板主体的腔体的底部投影面积不完全重叠;
所述每层导电排上靠近所述背板主体的边框位置的第一开孔,通过引线端子与所述背板主体的底部上对应位置的安装槽固定连接;
所述每层导电排上其它位置的第二开孔,通过插接端子与所述背板主体的底部上对应位置的插接孔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引线端子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与对应位置的安装槽过盈配合固定;
所述插接端子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并与对应位置的插接孔贯穿固定。
可选地,每个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的连接端子还通过对应的紧固件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母,相应的,所述连接端子为螺纹连接端子。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卡簧,相应的,所述连接端子上设置有所述卡簧对应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背板主体为塑胶件。
可选地,所述背板主体的腔体内还填充有灌胶。
可选地,所述背板主体的底部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用于通过安装件与所述充电桩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1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伸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林业育苗用无土栽培培养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