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YPE C分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4260.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0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荣;张远峰;郭渠;杨娟;刘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04;H01R4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名飞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0 | 代理人: | 杨林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ype 分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YPE C分体结构,包括连接器、内模、第一成型外模和第二成型外模,内模设置在连接器外侧,第一成型外模模具成型于内模外侧前端,第二成型外模二次模具成型于内模外侧后端。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的外模结构设计,二次成型,成型过程中,内模固定容易,能够形成有效固定,外模成型良品率高,提高产品良品率,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TYPE C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YPE C分体结构。
背景技术
TYPE C连接器的外模多为整体的外模结构,采用模具成型至设置在连接器外侧的内模上,但是在成型过程中,整体的外模一次成型容易出现不饱模及表面缩水或花纹等问题,造成这些不良的原因主要是成型过程中,内模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
而这种结构的连接器结构,外模成型良品率极低,导致整体产品的不良达到50%以上,造成极大的浪费,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TYPE C分体结构,采用分段式的外模结构设计,二次成型,成型过程中,内模固定容易,能够形成有效固定,外模成型良品率高,提高产品良品率,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YPE C分体结构,包括连接器、内模、第一成型外模和第二成型外模,内模设置在连接器外侧,第一成型外模模具成型于内模外侧前端,第二成型外模二次模具成型于内模外侧后端。
进一步地,连接器前端还设有前塞。
而该TYPE C分体结构的成型方法,外模采用模具成型工艺,具体的,成型时采用二次成型的方式,第一次成型时对连接器出进行第一位置模具固定,并在所述内模在后端第二位置模具固定,同时对后端线材处第三位置模具固定,随后进行第一成型外模的成型;
成型后,转换第二位置处的模具固定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成型第一成型外模外侧,随后进行第二成型外模的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YPE C分体结构,采用分段式的外模结构设计,二次成型,成型过程中,内模固定容易,能够形成有效固定,外模成型良品率高,提高产品良品率,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外模第一次成型固定位置示意图;
图3是外模第二次成型固定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TYPE C分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器1、内模2、第一成型外模3和第二成型外模4,还包括连接器1前端的前塞5。
内模2设置在连接器1外侧,而第一成型外模3模具成型于内模2外侧前端,第二成型外模4二次模具成型于所述内模2外侧后端。
在本TYPE C分体结构的成型方案上,采用模具成型工艺,并且采用二次分段成型的方法,在分段成型过程中,进行分段固定,有效保证了成型过程中内模的有效固定,从而保证外模的成型效果。
具体的,参照附图2,第一次成型时对连接器出进行第一位置100模具固定,并在内模2在后端第二位置200模具固定,同时对后端线材6处第三位置300模具固定,随后进行第一成型外模3的成型。
成型后,转换第二位置200处的模具固定至第四位置400,具体参照附图3,第四位置400位于成型第一成型外模3外侧,具体保持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在模具内固定,并进行第二成型外模4的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42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破坏铁壳结构
- 下一篇:基于薄膜的非接触式生物信息采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