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柱浇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6014.6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4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尹晓阳;陶桂华;汪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泰兴市致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7 | 代理人: | 孙军 |
地址: | 22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浇注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柱浇注模具,包括四块竖直的立模板围接的竖直柱状腔体,立模板位于结构柱连接的上、下横梁之间,立模板由多道抱箍紧固,上横梁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模板顶部与上横梁的侧面配合,且其中一块立模板上开有浇注口,浇注口的外侧安装有料斗,料斗高于上横梁的底面,料斗靠近立模板的一对竖直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插轨,插轨间安装有插板。通过在浇注口的外侧设置料斗,通过高于构造柱顶面的料斗注料,利用料斗内混凝土料的压力确保模具内的料紧实,避免蜂窝漏浆等现象。在浇注完成后通过插板隔绝构造柱和料斗,防止构造柱内料的外流,并通过料斗上的排料斗排出为凝结的混凝土,避免后续的凿除动作,也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柱浇注模具。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构造柱施工完成后结构柱顶部与梁、板连接面大部分都不密实且易出现蜂窝漏浆现象,存在质量问题;浇筑完成后需要人工凿除浇注口多余混凝土并进行修补,势必会造成返工,一方面会浪费较多劳动力,费时费力,造成工序延误,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房屋建筑二次结构柱施工较多会浪费材料资源,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节省劳力和材料的结构柱浇注模具。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结构柱浇注模具,包括四块竖直的立模板围接的竖直柱状腔体,立模板位于结构柱连接的上、下横梁之间,立模板由多道抱箍紧固,所述上横梁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模板顶部与上横梁的侧面配合,且其中一块立模板上开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的外侧安装有料斗,所述料斗高于上横梁的底面,所述料斗靠近立模板的一对竖直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插轨,所述插轨间安装有插板。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一个侧面上开有排料口,所述料斗内侧设有活动的堵板,所述堵板覆盖所述排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靠近构造柱的一侧侧面上覆盖有橡胶膜。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安装有塞块,所述塞块与立模板的顶面配合。
再进一步地,所述插板的行程覆盖浇注口。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浇注口的外侧设置料斗,通过高于构造柱顶面的料斗注料,利用料斗内混凝土料的压力确保模具内的料紧实,避免蜂窝漏浆等现象。在浇注完成后通过插板隔绝构造柱和料斗,防止构造柱内料的外流,并通过料斗上的排料斗排出为凝结的混凝土,避免后续的凿除动作,也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6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冷却冲压空气发电涡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