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8956.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5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宋驰;王华伟;王成化;陈信;应志富;吴广生;潘金月;周亚;庞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H02B1/28;H02B1/56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王于海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端 自然灾害 配置 韧性 配电网 规划系统 | ||
1.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包括壳体(2)、控制器(4)和安装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潮结构(1),所述壳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路板(8),所述壳体(2)内部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结构(3),所述壳体(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结构(5),所述防尘结构(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结构(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底座(101)、通孔(102)、海绵板(103)、放置槽(104)和活性炭(105),所述底座(101)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底端,所述底座(10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通孔(102),所述通孔(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海绵板(103),所述底座(10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槽(104),所述放置槽(10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活性炭(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板(10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放置槽(104)的顶端,所述通孔(102)的大小相同,所述通孔(102)在底座(101)内部的顶端均呈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罩体(301)、连接块(302)、风扇(303)、滤网(304)和散热通风孔(305),所述罩体(301)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两侧,所述罩体(30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2),所述连接块(302)的两侧均设置有风扇(303),所述罩体(30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滤网(304),所述滤网(304)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通风孔(3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风孔(305)均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外侧壁上,所述罩体(301)关于壳体(2)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安装座(501)、第一防尘板(502)、粘贴板(503)和第二防尘板(504),所述安装座(501)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顶端,所述安装座(50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板(502),所述安装座(501)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板(504),所述第一防尘板(502)和第二防尘板(504)之间固定连接有粘贴板(5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端自然灾害下计及储能配置韧性配电网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板(502)的宽度和第二防尘板(504)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防尘板(502)和粘贴板(503)的比例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89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安防监控的计算机硬盘仓
- 下一篇:一种学前教育教学展示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