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2022.1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8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沈成银;邹雪;李爱悦;王鸿梅;黄超群;储焰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J49/06 | 分类号: | H01J4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邓治平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电极 聚焦 离子化 | ||
1.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离源(1)、入口电极(2)、多片圆环电极(3)、多片屏蔽网电极(4)、离子出口电极(5)和直流电源(6);所述的电离源(1)、入口电极(2)、多片圆环电极(3)、多片屏蔽网电极(4)、离子出口电极(5)从左向右同轴心装配;
所述的直流电源(6)的两极分别连接到入口电极(2)和离子出口电极(5)两端;
所述的入口电极(2)、多片圆环电极(3)、多片屏蔽网电极(4)、离子出口电极(5)之间依次用电阻相连;
所述的屏蔽网电极(4)中心有开孔,开孔左侧面设置有导电网,用来屏蔽隔离导电网前后的电场,右侧敞开;所述的多片屏蔽网电极(4)的右侧敞口孔径从大逐渐缩小,组合形成漏斗状的开口;
所述入口电极(2)中心设有第一孔,所述离子出口电极(5)中心设有离子引出的第二孔;所述的入口电极(2)、多片圆环电极(3)、多片屏蔽网电极(4)、离子出口电极(5)之间采用绝缘密封垫片隔开,形成中空的离子化器腔(7),或通过整体放入另一密封腔体内形成离子化器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电源(6)的两极分别连接到入口电极(2)和离子出口电极(5)两端,具体为:
用于正离子时,所述的直流电源(6)正极与入口电极(2)相连,负极和离子出口电极(5)相连;或者,用于负离子时,所述的直流电源(6)负极与入口电极(2)相连,正极和离子出口电极(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网电极(4)中心的开孔为圆柱形孔、锥柱形孔、球形孔或方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出口电极(5)中心的离子引出第二孔直径为0.1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电极(2)中心第一孔直径为0.1mm~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离源(1)为是放电离子源、光电离源、电子轰击电离源或电喷雾离子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网电极的软聚焦离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化器腔(7)内气压为10Pa~1000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20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切割装置
- 下一篇:新型低压可切换直流备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