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地震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2222.7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5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安勇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地震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地震报警装置,属于地震预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报警装置报警时间晚的问题。本自动地震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悬垂体和具有电源的报警器,所述悬垂体挂设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和悬垂体均为导体,所述壳体、悬垂体和报警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形成常开电路,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内侧挂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有呈长条状并能够导电的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下端与悬垂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检测到地震波中的横波,还能够检测到地震波中的纵波,灵敏度更高,预警时间也更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震预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地震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由于地壳运动时地壳快速释放能量产生的自然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平均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由于大多数的地震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然而有时还是会有一些大地震给人类造成了严重危害,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提前预测地震的到来,目前能做到的是在地震发生后,抢在破坏性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发出警报,以减少当地损伤。然而,由于目前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基本上都是利用地震台网来进行地震的定位及震级确定,如果要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则需要提高地震台网的分别密度,而地震台网的底座监测仪器价格高昂,日常维护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导致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较难普及。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设计了一些低成本的地震报警装置。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820229611.7)公开的一种地震预警壁钟,包括壁钟主体,壁钟主体内设有测震装置,测震装置包括垂直悬吊的金属球、金属碗、电源和报警器,金属球静止于金属碗中且金属球静止时不与金属碗壁接触,电源、金属球、金属碗与报警器通过导线连接形成常开回路,地震时,金属球会与金属碗接触,使报警器报警。然而,由于该结构只能在受到水平方向的振动时产生晃动,而无法在竖直振动时产生晃动,导致该地震预警壁钟只能检测地震波中的横波,而无法检测纵波。而经过研究发现,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其中纵波是推进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它使底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而面波为纵波和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破坏性最大。也就是说,地震时,纵波最先到达震中地区,横波和面波较纵波晚到达震中地区。也就是说,上述专利虽然能够检测地震,然而,其检测到地震时间较晚,留给人逃生的时间及其有限,预警效果较差。
而且,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率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则可使人员伤亡分别减少39%和 95。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更早检测到地震的报警装置,以减少地震带来的伤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地震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地震报警装置更早地预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地震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悬垂体和具有电源的报警器,所述悬垂体挂设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和悬垂体均为导体,所述壳体、悬垂体和报警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形成常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内侧挂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有呈长条状并能够导电的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下端与悬垂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安勇,未经王安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2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雾灯壳体治具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预制梁顶板钢筋绑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