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桥面的新型钻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4845.8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4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茂龙;郭成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21/015;E21B15/00;E21B12/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范圆圆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桥面 新型 钻孔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面的新型钻孔设备,包括机架、冲击钻、定位组件、固定组件以及去粉尘结构,所述机架包括面板以及设于面板两侧的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撑立板上设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上连接一横梁,所述横梁与冲击钻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红外线定位灯、以及红外线校正灯,所述红外线定位灯和红外线校正灯的红外线交点位于冲击钻正下方的桥面上。本实用新型可取代人工手持冲击钻进行桥面钻孔的作业方式,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作强度,设置的去粉尘结构对钻孔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清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有效降低了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另,定位组件对钻孔位置进行定位,保证钻孔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面的新型钻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桥面进行加固改造时,植筋钻孔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手持冲击钻进行钻孔的方式,作业时人工手持冲击钻,在指定桥面或地面的放样点使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冲击钻的冲击力作用在桥面时,作用力会反作用在作业人员的手臂上,体能消耗大,且作业时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环境的污染,人体吸入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桥面的新型钻孔设备,取代人工手持冲击钻的作业方式,降低作业人员的劳作强度,且对过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桥面的新型钻孔设备,包括机架、冲击钻、定位组件、固定组件以及去粉尘结构,所述机架包括面板以及设于面板两侧的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撑立板上设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上连接一横梁,所述横梁与冲击钻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红外线定位灯、以及红外线校正灯,所述红外线定位灯和红外线校正灯的红外线交点位于冲击钻正下方的桥面上。
进一步,所述面板四个角落分别设有一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方连接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旋转电机、驱动螺杆、与驱动螺杆配合的杆套、与杆套连接的L型的支撑骨、以及抓地爪,所述旋转电机设于支撑板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骨上套设有限位杆套,所述限位杆套固定在支撑立板上。
进一步,所述去粉尘结构包括设于上的供水箱、与供水箱连接出水管、设于出水管端部的支管、以及设于支管端部的雾化喷头,所述支管穿过面板。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抽液泵、以及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可取代人工手持冲击钻进行桥面钻孔的作业方式,可大大降低作业人员的劳作强度,设置的去粉尘结构对钻孔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清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有效降低了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另,定位组件对钻孔位置进行定位,保证钻孔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支撑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支撑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1、机架 2、面板 3、支撑立板 4、万向轮 5、支撑腿 6、支撑板 7、安装槽 8、无杆气缸 9、横梁 10、冲击钻 11、限位槽 12、红外线定位灯 13、红外线校正灯 14、旋转电机 15、驱动螺杆 16、杆套 17、支撑骨 18、抓地爪 19、限位杆套 20、供水箱 21、出水管 22、支管23、雾化喷头 24、防护腔 25、注水口 26、抽水泵 27、电磁阀 28、把手 2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未经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4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拉式折叠增高椅
- 下一篇:一种空心单缸千斤顶荷载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