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氨氧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9841.9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吴琪;陈成展;翟苏辉;周志明;黄锐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博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3/30;C02F103/06;C02F101/3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晓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氨 氧化 垃圾 渗滤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厌氧氨氧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多级AO生化处理装置以及改性炭吸附处理装置;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多级AO生化处理装置以及改性炭吸附处理装置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通过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大幅去除有机污染物,并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后,再氧化为氮气,有效提高了垃圾渗滤液的C/N比,利于后续的生化反应进行,采用改性炭吸附处理装置作为深度处理,利用逆流吸附原理,高效地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从而使吸附剂的用量降低,减少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厌氧氨氧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垃圾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具有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高且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大等特点,其处理难度高。若不妥善处理,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层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目前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是“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氨氮和无机杂质或改善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吹脱、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等。生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生化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深度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和胶体等,深度处理工艺一般采用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包括:膜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Fenton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等高级氧化技术。
传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是主要的去除污染物的步骤,而垃圾渗滤液的低C/N比不利于生化反应,深度处理常用的反渗透膜存在着成本高和有膜浓缩液产生的问题,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生化处理技术不够理想,深度处理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厌氧氨氧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多级AO生化处理装置以及改性炭吸附处理装置;所述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所述多级AO生化处理装置以及所述改性炭吸附处理装置依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内自下而上地设有第一污泥床和三相分离器,所述厌氧反应器底部设有用于驱动垃圾渗滤液向上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污泥床和所述三相分离器的第一搅拌器;经所述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水相垃圾渗滤液进入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设有第二污泥床,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底部设有用于驱动垃圾渗滤液向上通过第二污泥床的第二搅拌器,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出水端与所述多级AO生化处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级AO生化处理装置包括MBR膜池和两个以上的缺氧-好氧池组;首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的进水端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的出水端连通,各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依次连通,最后一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的出水端与所述MBR膜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MBR膜池的出水端与所述改性炭吸附处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均包括一个缺氧池和一个好氧池,每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均为所述缺氧池在前,所述好氧池在后;每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中的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之间设有溢流堰,前一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中的好氧池与下一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中的缺氧池之间也设有溢流堰,最后一个所述缺氧-好氧池组中的好氧池与所述MBR膜池之间也设有溢流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所述缺氧池底部均设有用于将进入所述缺氧池的垃圾渗滤液和污泥搅拌均匀的第三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博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博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98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