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浑浊液澄清后的抽取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90177.X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6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子良;张小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0 | 分类号: | F16L9/00;F16L1/24;B63B2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曾勇;罗贵飞 |
地址: | 617063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浑浊 澄清 抽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浑浊液澄清后的抽取管,属于流体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管体(1)和悬浮件(2),所述悬浮件(2)为中空浮筒结构,且悬浮件(2)设置在靠近管体(1)一端的外壁上。本装置制作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将悬浮件(2)设置在管体(1)的外壁上,且靠近管口位置,由于悬浮件(2)为浮筒结构使得本装置在抽取澄清液时,始终保持管口与沉降物间隔设置,可有效确保抽取的清液满足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混浊液体澄清后,用一般的抽取管抽取上部清液时易重新搅浑液体或抽出部分沉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浑浊液澄清后的抽取管,属于流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矿企业有时会在收集池内对混浊液体进行自然澄清或添加药剂后澄清,然后抽取上部澄清液利用。但实际抽取时,用一般的抽取管抽取时,随液面下降,因抽力作用,下部沉淀物可能被重新搅起,从而导致抽出液体达不到要求或减少抽出的清液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混浊液体澄清后,用一般的抽取管抽取上部清液时易重新搅浑液体或抽出部分沉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浑浊液澄清后的抽取管,包括管体和悬浮件,所述悬浮件为中空浮筒结构,且悬浮件设置在靠近管体一端的外壁上。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管体穿过悬浮件并与其密封连接。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悬浮件为中空柱状或棱柱状结构。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悬浮件和管体截面均为圆形,且悬浮件直径为管体的8倍。
其中,上述装置中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靠近悬浮件的管体端,且挡板和管体之间设置有吸入口。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一端与管体连接,另一端与挡板连接。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管体设置有挡板的端部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U形开口,且U形开口的开口端靠近挡板,所述挡板与管体端部连接。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挡板与管体端部正对,且挡板和管体沿管体轴向投影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制作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将悬浮件设置在管体的外壁上,且靠近管口位置。这种结构设置由于悬浮件为浮筒结构,使得本装置在抽取澄清液时,始终保持管口与沉降物间隔设置,可有效确保抽取的清液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是管体,11是U形开口,2是悬浮件,3是筋板,4是挡板,5是吸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浑浊液澄清后的抽取管,包括管体1和悬浮件2,所述悬浮件2为中空浮筒结构,且悬浮件2设置在靠近管体1一端的外壁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通过将悬浮件2设置在管体1的外壁上,且靠近管口位置,由于悬浮件2为浮筒结构使得本装置可悬浮在澄清液上,在抽取澄清液时,始终保持管体1管口与沉降物间隔设置,可有效确保抽取的清液满足要求。为保持整个装置悬浮在液面上,故悬浮件2的尺寸应远大于管体1的截面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901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间包烘烤抽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木门打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