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与烟气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93075.3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8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肖纯超;孙英凯;刘永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晓沃环保工程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9/06 | 分类号: | F23C9/06;F28C3/02;F28B9/08;B01D53/26;B01F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许爱文 |
地址: | 30011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除湿 功能 空气 烟气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与烟气混合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相对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助燃空气进口和混合气出口;箱体靠近助燃空气进口侧焊接有再循环烟气进口;箱体底板为两边高中间低的斗形机构,且底板沿气流方向以一定角度ɑ逐渐放低,底板下方靠近混合气出口的位置焊接有排水管;箱体内靠近助燃空气进口处还设有至少一对分布器;分布器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箱体的上下内壁焊接;在分布器远离助燃空气进口的一侧,从上之下等间距焊接有多个喷管;喷管均与所在的分布器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同时安全稳定,无需其他动力;可以有效减少系统阻力,保障设备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与烟气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技术主要包括:预混燃烧、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等。其中预混燃烧技术是将燃气与空气充分预混后,在特殊材质编织的金属网上充分燃烧,由于火焰稳定性差,可能导致回火,在安全控制上存在一定技术困难,因此应用较少;分级燃烧技术是将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分阶段与燃料混合燃烧,降低燃烧强度和火焰温度,而且在还原性气氛中更有利于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这种技术因为仅能够使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达到50~80mg/m3左右,一般不单独应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是将15%~25%的排放烟气循环回到助燃空气中,降低火焰平均温度,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对低氮改造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技术配合使用。目前,要确保氮氧化物30mg/m3的排放限值,均需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
烟气再循环技术是将燃烧后产生的一部分烟气与助燃空气混合后重新送入燃气锅炉炉膛内参与燃烧,为了有效降低氮氧化物,需要保证理想的混合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有一种比较好的混合装置,既能保证两者混合均匀,又不能过多增加助燃空气系统的阻力,避免影响燃烧。同时,再循环烟气与低温的助燃空气混合后会析出冷凝水,加剧风道、鼓风机的腐蚀,并且造成燃烧器火焰不稳定、甚至熄火的现象,在温度较低的区域甚至凝结成冰,导致锅炉无法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助燃空气与再循环烟气均匀混合并且产生冷凝水后能够及时排放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与烟气混合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与烟气混合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相对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助燃空气进口和混合气出口;箱体靠近助燃空气进口侧焊接有再循环烟气进口,所述助燃空气进口与再循环烟气进口垂直设置;
所述箱体底板为两边高中间低的斗形机构,且底板沿气流方向以一定角度ɑ逐渐放低,底板下方靠近混合气出口的位置焊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底板中心连通;
所述箱体内靠近助燃空气进口处还设有至少一对分布器;分布器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箱体的上下内壁焊接;所述分布器对称设在助燃空气进口及再循环烟气进口的径向两侧;分布器的顶部设有开口,该开口作为再循环烟气进口与箱体之间的连通通道;在分布器远离助燃空气进口的一侧,从上之下等间距焊接有多个连通箱体与分布器的喷管。
进一步,所述分布器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所述分布器数量为两个;两个分布器上同一高度的喷管轴线垂直且对称。
进一步,所述助燃空气进口、混合气出口和再循环烟气进口均采用了天圆地方的管道结构;管道方口端与箱体连接,管道圆口端连接鼓风机吸风口以及烟风管道。
更进一步,所述ɑ=3°。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晓沃环保工程股份公司,未经天津晓沃环保工程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930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