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取流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95492.1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7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邱昆;徐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0 | 分类号: | B60L5/00;B60L53/14;H02G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取流器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取流器及车辆,该车载取流器多个电极总成采用多排多列的排布方式,在与授流装置接触时,不同极性的电极总成形成一排,能够实现与不同极性的授流极板接触,保证充电的正常进行,多个相同极性的电极总成形成一列,使得每一授流极板尽可能多地与多个电极总成接触,以使授流装置与车载取流器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为授流装置提供支撑,提高了充电稳定性,以此避免了授流极板发生倾斜而导致的与车体的碰撞,从而保护了授流极板,保证了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新能源成为研究热点,各行各业引进新能源成为主流趋势。
新能源车辆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新能源车辆包括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利用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池驱动车辆行驶。
车辆电池一般通过车辆上的取流器以及充电设备上的授流器接触实现充电,在取流器与授流器接触的过程中,授流极板发生倾斜时会与车辆发生碰撞,从而造成极板的损坏甚至充电效率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充电刀槽,由于充电刀和充电槽有刚性碰撞和摩擦,轨道车辆过站速度快造成较大的噪音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载取流器及轨道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取流器,包括固定在轨道车辆顶部的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呈多排多列排布的多个电极总成,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中,相邻的两个电极总成分别与车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连接,以使每排的多个电极总成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总成及至少一个负电极总成,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同,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通过正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通过负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
可选地,多个所述电极总成呈两排三列排布;
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为正电极总成,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为负电极总成;或者是,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为负电极总成,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为正电极总成。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绝缘子、支撑结构及导电板,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绝缘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板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的导电板通过正极线束连接,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的导电板通过负极线束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及缓冲装置,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绝缘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板通过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地,所述车载取流器还包括线束固定支撑架,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为绝缘件且用于支撑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
可选地,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包括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及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上安装有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安装在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的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穿过所述底板并与轨道车辆的电池相连,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上安装有正极线束或负极线束。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两个绝缘子,两个所述绝缘子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两个所述绝缘子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排布方向一致。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两个缓冲装置,两个所述缓冲装置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导电板之间,两个所述缓冲装置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排布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射频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95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腔科用撑开器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组装式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