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覆铜板基材涂布压合装置用四辊式压合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97269.0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2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侯曦月;郭志刚;聂春春;朱丹;张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多吉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18 | 分类号: | B29C65/18;B29C65/78;B29C35/02;B29C35/16;B29L7/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胡东东 |
地址: | 610064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铜板 基材 涂布压合 装置 用四辊式压合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覆铜板基材涂布压合装置用四辊式压合单元,包括压合单元,所述压合单元由第一非加热橡胶辊、加热金属辊、第二非加热橡胶辊和支撑钢辊构成,所述第一非加热橡胶辊和第二非加热橡胶辊分别设于加热金属辊的上下两侧,位于加热金属辊上侧的第一非加热橡胶辊与加热金属辊组合形成第一辊压机构,位于加热金属辊下侧的第二非加热橡胶辊与加热金属辊组合形成第二辊压机构,所述支撑钢辊设于第二非加热橡胶辊的下侧。通过设置四辊式结构,无需调整压合单元辊式结构就能分别实现对不同来料进行加热压合的技术效果,且不会出现速度不同步、非加热橡胶辊易高温变形的情况,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性覆铜板涂布压合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柔性覆铜板基材涂布压合装置用四辊式压合单元。
背景技术
挠性覆铜板基材(Flexible Copper Clad Laminate,FCCL)(又称为:柔性覆铜板基材)是挠性印制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的加工基板材料,是由挠性绝缘基膜与金属箔组成的。由铜箔、薄膜、胶粘剂三个不同材料所复合而成的挠性覆铜板称为三层型挠性覆铜板(简称“3L-FCCL”)。无胶粘剂的挠性覆铜板称为二层型挠性覆铜板(简称“2L-FCCL”)。
挠性覆铜板(FCCL)与刚性覆铜板在产品特性上相比,具有薄、轻和可挠性的特点。用FCCL为基板材料的FPC被广泛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汽车卫星方向定位装置、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柔性覆铜板基材的涂布压合工艺,需要通过涂布压合机或涂布压合装置来完成,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展示了涂布压合线上的压合单元,压合单元由加热金属辊3和非加热橡胶辊4构成,基膜包括第一基膜(来料1)和第二基膜(来料2),当需要对来料1加热压合时,加热金属辊3设于来料1的上侧,非加热橡胶辊4设于来料1的下侧,来料1和来料2经导辊5进入压合单元内压合出料。当需要对来料2加热压合时,则只能采用图2所示工艺生产。两辊式压合单元生产穿膜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产品生产需要,为此,技术人员开发了三辊式压合单元,如图3和图4所示,压合单元包括第一加热金属辊3、非加热橡胶辊4和第二加热金属辊6,非加热橡胶辊4设于第一加热金属辊3和第二加热金属辊6之间,第一加热金属辊3位于最上方,第二加热金属辊6和非加热橡胶辊4为从动辊,当需要对来料1加热压合时,工作过程跟两辊式压合单元相同,当需要对来料2加热压合时,来料1和来料2被送入第二加热金属辊6和非加热橡胶辊4之间,通过第二加热金属辊6对来料2加热,通过第一加热金属辊3带动转动,该方式兼顾了对来料1和来料2加热的情况,只需调整进料位置即可,两种穿膜方式,方便对不同压合需求的产品生产,然而,该压合单元在压合时,由于第二加热金属辊6为从动辊,当通过第二加热金属辊6和非加热橡胶辊4来实现加热压合时,易出现第二加热金属辊6与非加热橡胶辊4速度不同步的问题,则显然会对压合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另外,还有一种三辊式压合单元,就是在加热金属辊的上下侧分别设置非加热橡胶辊,该方式虽然能够解决速度不同步的问题,但是位于加热金属辊下方的非加热橡胶辊在高温高压下易变形,进而产生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柔性覆铜板基材涂布压合装置用四辊式压合单元,通过设置四辊式结构,能分别实现对不同来料进行加热压合的技术效果,还不会出现速度不同步、非加热橡胶辊易高温变形的情况,克服了现有三辊式压合单元所存在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多吉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多吉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97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身前悬立柱动刚度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芳烃汽提塔酸性水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