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楼避灾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00880.4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4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荣;张娟霞;郭献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主分类号: | A47C17/00 | 分类号: | A47C17/00;A47C17/86;A47C31/00;A47C3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姜司晨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楼 避灾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楼避灾床。该避灾床通过床体上设置的传感器或是按钮来启动牵引机构,快速的使日常状态下的承重机构打开下落、关闭舱盖,达到快速形成避灾空间的目的。该避灾床采用的高强度的隔热材料,能够承受地震火灾引起的建筑物坍塌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保护避灾人员的安全,并且在被大型机械挖掘搜救时不被二次伤害。该避灾床采用的双层隔温板结构和密封边结构,使其具有密封隔热功能,有效的隔离火灾时的高温和烟气。设置应急箱以保证避灾人员的生命所需和提供搜救定位信息。放置折叠床垫或软床垫可随承重板一起下落,大大缩短形成避灾空间的时间。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在家具技术领域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楼避灾床。
背景技术
当较大震级的地震发生后,高层建筑内的居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特大地震,会使整个建筑坍塌,目前大多数关于高层建筑灾后生还的技术主要集中在逃生上,如各种逃生梯、逃生绳、逃生箱等,但灾害发生后电梯及所有常规情况下的设施都将无法正常使用,而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间隙中,实际可用的逃生手段很少,效果也很有限,在高层建筑内的居民则很难在短时间内逃离。大型火灾对高层建筑内的居民存在致命的威胁。火灾发生后,底层的热浪与有毒气体会迅速向上窜升,火焰会将建筑内的可燃物与建筑外墙的保温层一起点燃,供电系统会被很快破坏,高层居民很快就会在高温和毒气中窒息而亡。
当强震发生后,如果避灾成功幸存下来,但由于幸存者所在的狭小安全空间极易被外力的扰动所破坏,无法运用大型设备进行挖掘搜寻,即使从外面探测到了废墟底部的生命体征,也无法迅速展开挖掘搜救,从而使很多人失去了被救援生还的机会。
随着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的增多,高层建筑在地震、火灾发生后的逃生与避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逃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躲避则可能会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让人有生还的可能。目前,有些重要或特殊的机构,在高层建筑内设置了避难仓(柜),以便在灾难发生时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但在民用建筑中很少采用这种特殊机构,而且不实用,平时不能兼做它用,浪费了宝贵的室内空间。地震火灾这些灾害对于大多数高层建筑的居民来说,毕竟都是小概率事件,如在本来都很宝贵的居住空间,放置一个可能永远也不会用的大件物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避难空间与居家用床相结合的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为床具使用;在灾难发时,通过传感器或是按钮等装置,快速形成避灾空间,供居民躲避灾难;还可以在灾难过后向搜救人员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并在救援过程中避免施工机械对幸存人员进行二次伤害。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避灾床,包括:床体、床头、合页,床头底部内边通过合页与床体连接,可以作为日常床具使用。日常使用的场景下,床体外部可以加装用户的个性外框与装饰物,床头也可以做成整体或分体,并饰以不同的形状与图案,该避灾床的避难功能并不影响使用的档次与品位,且可以根据消费的财力与喜好来选择不同自动化程度与智能程度,以及不同材质的产品,以适应多元化的需求。
所述床体包括:下舱体、弧形双层隔温板、观察窗、承重机构、牵引机构、应急电源;所述床头包括:舱盖、导轨、密封边、弹簧、楔形块(25)。
所述下舱体由前立面隔温板、底板、左立面板、后立面隔温板及右立面板构成坚固的结构。所述前立面隔温板和后立面隔温板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包括前观察窗和后观察窗。所述下舱体内设有弧形双层隔温板,与前立面隔温板、后立面隔温板以及舱盖形成隔热的避灾空间。所述应急电源设置在下舱体内,所应急电源的电源线穿过后立面隔温板固定在后立面隔温板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0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牙模翻转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层多股编织绳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