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轮廓可变的适应管径的法兰漏水检测拍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04578.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04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仓;张明君;雨巍;高千喜;黄一婷;汪语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市云仙引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轮 可变 适应 法兰 漏水 检测 拍摄 装置 | ||
外轮廓可变的适应管径的法兰漏水检测拍摄装置,属于管道漏液检测领域,为了解决能够通过变形适应不同管径位置安装检测节点的问题,两个环形轮廓的外侧,在至少一侧,铜柱的支撑段伸出铰接孔,各支撑段随铜柱排列成圆环形;所述的电机被机架或管道等支撑机构支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齿轮与履带内周啮合,且履带的内周围绕在铜柱的支撑段的外周,由排列成圆环形的支撑段对履带支撑,履带外周某一位置安装摄像头,摄像头朝向两个环形轮廓的内部,该结构具有可伸缩、灵活性强的优点,方便装置根据管道轮廓调整直径,全方位实时监测管道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漏液检测领域,涉及一种管径外轮廓形变法兰漏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能源互联网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能源互联网因而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成为一种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的网络。
能源互联网符合可持续、绿色发展需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带来更大数量且更复杂的能源输送管道,也会带来更繁重的管道检修、监测工作。例如,整个供热管路的布置、长度、连接节点等复杂程度日益加剧,管道传输漏液问题将变得日趋严重,自然老化、化学腐蚀等因素可能使管道破裂导致漏液,传统人工监测管道漏液(包括漏气)的方式将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复合能源供热管路监测需求,小规模的漏液可能将导致供热效率下降,造成能耗虚高的问题,如发现不及时,将容易导致整个机房汪洋一片,造成核心部件乃至整个供热系统报废,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确保复合能源供热项目更安全可靠,加速项目落地,应有针对性的研发配套的漏液监测系统。而当前监测常用固定在某一位置的如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等等对现场信息采集,由于管道线路分布情形不同,无法很好满足大面积、长距离的管道监测工作,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更为方便的用于移动或定位的管道漏液监测系统,成为迫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能够通过变形适应不同管径位置安装检测节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轮廓可变的适应管径的法兰漏水检测拍摄装置,包括电机、齿轮、摄像头、铜柱、履带、可变管径外轮廓,可变管径外轮廓包括两个环形轮廓,各环形轮廓包括若干组变形板,一组变形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的两个端部为一板一部和一板二部,第二板的两个端部为二板一部和二板二部,两板通过中央位置铰接并交叉叠放为X形,一板一部和二板一部为两个前分叉端部,一板二部和二板二部为两个后分叉端部;若干组变形板的相邻的两组变形板,后一组变形板的一板一部与前一组变形板的二板二部铰接,后一组变形板的一板二部与前一组变形板的二板一部铰接,各组变形板围接形成圆环形的可变管径外轮廓;两个环形轮廓沿管道轴向并行排列,且,两个环形轮廓中各组变形板相对,若干相对的变形板,通过铜柱连接中央位置的铰接孔,将两个环形轮廓连接,各铜柱排列成圆环形支撑;两个环形轮廓的外侧,在至少一侧,铜柱的支撑段伸出铰接孔,各支撑段随铜柱排列成圆环形;所述的电机被机架或管道等支撑机构支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齿轮与履带内周啮合,且履带的内周围绕在铜柱的支撑段的外周,由排列成圆环形的支撑段对履带支撑,履带外周某一位置安装摄像头,摄像头朝向两个环形轮廓的内部。
进一步的,摄像头是红外检测热成像摄像头。
有益效果:通过对于相邻两组的变形板交叉形成的平行四边形,能够改变该两组变形板中间铰接点的距离,拉伸或收缩各相邻两组变形板,使得铰接点的距离拉长或缩短,从而能够调整可变管径外轮廓的直径,因而该结构具有可伸缩、灵活性强的优点,方便装置根据管道轮廓调整直径,全方位实时监测管道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巡行可越障的管道巡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管道巡行机器人的传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管道巡行机器人的固定轴、蜗轮轴与相应的孔的配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市云仙引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市云仙引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45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射检查用头盔
- 下一篇:一种快速溶剂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