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一体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05414.5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5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姚囝;邓兴敏;叶义成;刘一鸣;李鹏程;汪迪;陈常钊;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04 | 分类号: | G01L1/04;G0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 材料 压力 体积 一体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测试装置,立柱为多个,且均固定于底座的顶面;加载构件固定于立柱的顶部;传力板外周侧端与多个立柱可滑动连接;传压构件顶部外周开设有安装孔;传力杆外周套设有弹性件,且其顶端穿过安装孔固定于传力板上;传压构件底端与膨胀材料试样的顶部抵接;弹性件形变量测试构件顶端固定于传力板的底部,底端与传压构件的顶端抵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测试装置及方法,加载构件通过传力构件和传压构件对膨胀材料试样进行加载,膨胀材料在不同时间段发生膨胀,测试构件测量出传力构件的形变量,根据公式计算出试件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操作简单、测量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膨胀材料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一体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含有大量的软弱围岩、夹层的巷道及因破坏后需要采取注浆加固的结构,传统的注浆材料因水泥自身的干缩性,导致粘结后加固效果不佳,因此,研发具有弥补水泥干缩性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膨胀材料是对原有普通注浆材料的改进,由于材料自发的体积膨胀,不仅能对破损结构产生挤压效果,而且还能对破损结构产生粘结作用,使得加固效果更佳,注浆材料的研究中需要模拟在实际工程中的压力环境,因此,针对材料不同压力环境下材料膨胀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膨胀体积的测试手段是通过在模具表面安装千分表,测试材料的膨胀体积,通常情况下,千分表结合磁铁等装置联合使用,操作繁琐,且人为影响较大。针对压力环境,常采取三联高压固结仪对材料施加压力,由于固结仪采用的是砝码加压,由于砝码规格的限制,无法根据砝码组合出所需要施加的压力,且由于砝码锈蚀、破损,导致加载值不精确,造成实验误差。
针对膨胀压力的测试,常采用安装电阻应变片进行测试,由于材料膨胀过程中会发生放出热量或者吸收热量,导致测试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测试出现误差,常需要采用温度补偿手段,操作繁琐。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加载和测量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的一体测试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一体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加载精度高、测量误差小,能够从试样浇筑完成时即可集加载与膨胀测试同时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一体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膨胀材料试样,包括底座、立柱、加载构件、弹性件、传力杆、传力板、传压构件和弹性件形变量测试构件,所述底座顶面的中心位置放置待测试的所述膨胀材料试样;所述立柱为多个,且均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面;所述加载构件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传力板设置于多个所述立柱之间,且可滑动的套设在多个所述立柱上;所述传压构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传力板之间,且顶部外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力杆外周套设有所述弹性件,且其顶端与所述传力板下表面固定,其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且通过固定帽盖定位;所述弹性件顶端与所述传力板抵接,底端与所述传压构件抵接;所述传压构件底端与所述膨胀材料试样的顶部抵接;所述弹性件形变量测试构件顶端固定于所述传力板的底部,底端与所述传压构件的顶端抵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膨胀材料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一体测试装置,加载构件作用于传力板进行加载,通过传力板、传力杆和传压构件对膨胀材料试样进行加载后锁定压力,膨胀材料在不同时间段不断发生膨胀,给传压构件向上的作用力,弹性件发生变形,通过弹性件形变量测试测试构件测量出弹性件的形变量,根据公知的公式计算出试样的膨胀压力和膨胀体积,操作简单、测量精确且测试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加载构件包括顶板和液压千斤顶,所述顶板固定于所述上立柱的顶部,所述液压千斤顶固定于所述顶板底部的中心位置,液压千斤顶的驱动端位于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液压千斤顶用于给试样精确加载并锁定,模拟准确的压力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5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