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浸入式自由流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09661.2 | 申请日: | 2020-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0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澜;张永德;赵英春;任立波;耿言隆;李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入 自由 换热器 包括 循环系统 | ||
提供一种浸入式自由流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循环系统,其可解决板式换热器在敞开式结构形式下换热效率低,清洗操作难的问题。在两换热板之间形成管侧流道,两管侧流道间形成了板侧流道,板侧流道与外界相通设置,为敞开式结构,管侧进口管位于换热板束的出口管箱端,保证管侧流道内介质与板侧流道内介质的逆流运动,没有换热死区;板侧流道与外界相通设置,在换热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即板侧进口管箱和板侧出口管箱处,以及换热板束在换热板短边上部形成三维度清洗空间;换热板短边与水平方向垂直,板侧流道内介质沿换热板长边方向流动过程中,介质内杂质便会在重力重力作用下自行沉淀到板侧流道的底部,不会影响换热器整体换热效果,便于杂质的收集和排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因其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石化、采暖、机械、食品等各个行业;普通的板式换热器冷介质和热介质通过换热板实现间壁式热量交换,两种介质彼此间互不接触,并且两种介质在各自封闭的流道内,依靠外界的动力设备实现其强制流动,但应用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时,板式换热器内的介质不允许在封闭的流道内流动,防止介质内微生物发生变化,破坏水文环境,故需要应用敞开式结构的板式换热器。
现有技术中,敞开式结构的板式换热器,难以做到冷热介质的逆流状态,换热死区较多,换热效率低,同时,清洗困难较大,存在较多的清洗死角,后期维护成本和维护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一种浸入式自由流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循环系统,其主要解决板式换热器在敞开式结构形式下换热效率低,清洗操作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浸入式自由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束1及位于所述换热板束1外围的框架2,所述框架2 包括进口管箱201、出口管箱202、管侧进口管7和管侧出口管8;
所述换热板束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板103,所述换热板103的短边与水平方向垂直,所述换热板103间采用焊接密封,所述两个换热板103之间形成管侧流道101,每两个管侧流道101之间形成板侧流道102,所述板侧流道102分别与进口管箱201和出口管箱202连通,所述进口管箱201与出口管箱202位于所述换热板103长边的端部,所述管侧流道101分别与管侧进口管7和管侧出口管8连通,所述管侧进口管7位于换热板束1的出口管箱202端;
所述板侧流道102与外界环境相通,所述换热板束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框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板103上设有矩阵排布的凸起1031。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2包括辅助水箱10,所述辅助水箱10与所述板侧流道102 连通,所述辅助水箱10内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11。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调节装置11是浮阀或液位计或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2底部设有若干排污管9。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水箱10底部设有防冲板12。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管箱201和出口管箱202内设有若干折流板5。
进一步地,所述板侧流道进口3和板侧流道出口4设置在进口管箱201上。
进一步地,所述板侧流道进口3设置在进口管箱201上,板侧流道出口4设置在出口管箱202上。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板束1在换热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以及换热板束在换热板短边上部均为敞开状态;所述进口管箱201在板侧流道进口3的位置处设有过滤网6。
一种循环系统,其包括上述的任一种浸入式自由流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9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5G通信抗干扰天线
- 下一篇:一种双频极化转化超表面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