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筒溜尾钩机构及吊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0114.6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2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森良;黎卓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晋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泽锋 |
地址: | 5113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筒溜尾钩 机构 吊装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塔筒溜尾钩机构及吊装系统。本申请所述的塔筒溜尾钩机构及吊装系统包括:第一钩板、第二钩板、第一纵向连接板、第二纵向连接板、支撑底板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的一侧,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中部分别形成有钩槽,并且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钩槽底部分别形成有凸块。本申请所述的塔筒溜尾钩机构及吊装系统具有能够提供足够重量的吊装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溜尾钩,特别是涉及塔筒溜尾钩机构及吊装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的塔筒在吊装过程中,比如风电塔筒或者水电塔筒的吊装,需要用到吊钩,或者称作溜尾钩,从而能够将塔筒的两端进行吊挂,并将塔筒进行移动。现有技术的溜尾钩,钩体本身包括中间板体和护板,两个护板分别紧贴在中间板体的两侧面,以加强中间板体的结构强度。中间板体本身开设有钩槽,使得中间板体形成弯钩的形状。现有技术的这种溜尾钩的结构,由于是单块板的结构,其支撑和吊挂的强度有限。而由于塔筒的重量在增大,使得现有技术的溜尾钩承受能力无法满足支撑和吊挂的需求,不能保证大尺寸大重量塔筒的吊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塔筒溜尾钩机构及吊装系统,其具有结构强度大,以适应大重量大尺寸塔筒吊装的需求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塔筒溜尾钩机构,包括第一钩板、第二钩板、第一纵向连接板、第二纵向连接板、支撑底板以及连接件;
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的一侧,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上;
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中部分别形成有钩槽,并且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钩槽底部分别形成有凸块;使得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底部分别呈“凹”字形;
所述连接件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顶部。
本申请所述的塔筒溜尾钩机构及吊装系统,通过设置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并且通过第一纵向连接板和第二纵向连接板加强连接,从而形成稳固的支撑结构。另外,形成的钩槽能够方便放置和吊装塔筒,凸块能够方便与塔筒的法兰配合,使得塔筒的吊装稳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钩板的背离所述第二钩板的一侧,并且置于所述第一钩板的底部;
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钩板的背离所述第一钩板的一侧,并且置于所述第二钩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呈“凹”字形,并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形状与所述钩槽形状匹配。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板,该防护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底部前端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垫板,该垫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的钩槽底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重限位板,该加重限位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并且,与所述支撑底板、所述防护板、第一钩板以及第二钩板共同形成加重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重块,该加重块放置在所述加重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横向固定板和第二横向固定板,所述第一横向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并且位于第一钩板上部;所述第二横向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并且位于所述钩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晋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晋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0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刃刀盘
- 下一篇:一种用于堆肥反应器的通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