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炉制取可燃气体的散热恒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0913.3 | 申请日: | 202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力光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6 | 分类号: | C10J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炉 制取 可燃 气体 散热 恒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炉制取可燃气体的散热恒温装置,包括底架、反应炉、下料装置和出灰装置,所述底架上设有高架层,反应炉设置于高架层上,高架层底部设有出灰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于反应炉顶部;所述反应炉包括炉体,炉体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炉体的炉壁内部设有风冷盘管,风冷盘管呈盘旋状;所述炉体顶部设的炉盖,炉盖内部设有水冷盘管。本装置巧妙运用,陶粒和高温水泥混合层、风冷盘管、水冷盘管,达到炉外温度不会造成人员的烫伤,有效调节炉内温度,在微电脑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够保持恒温,提高产气的质量与产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恒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反应炉制取可燃气体的散热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同类产品较多关注的是保温效果,缺少考虑反应炉炉内温度的调节问题,由于燃料的特性造成反应炉炉内的持续高温,不但降低了产气的效率,更缩减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研发一种反应炉制取可燃气体的散热恒温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反应炉制取可燃气体的散热恒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反应炉制取可燃气体的散热恒温装置,包括底架、反应炉、下料装置和出灰装置,所述底架上设有高架层,反应炉设置于高架层上,高架层底部设有出灰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于反应炉顶部;所述反应炉包括炉体,炉体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炉体的炉壁内部设有风冷盘管,风冷盘管进风口连接高压风机(冷空气在高压风机的推力下,将炉内的高温带出),风冷盘管呈盘旋状;所述炉体顶部设的炉盖,炉盖内部设有水冷盘管,水冷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引出炉盖,并与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水循环系统、高压风机均连接至微电脑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内侧设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风冷盘管由不锈钢管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为陶粒和高温水泥混合浇筑层,所述风冷盘管埋于陶粒和高温水泥混合层中。所述陶粒和高温水泥混合层使反应炉不会发生爆裂现象,稳稳将反应炉固定于高架层上,加上陶粒防火、防潮、隔热的特性,有效隔离炉内温度的外传,让反应炉外的温度不受炉内温度的传导,避免人员碰触造成烫伤,更重要的配合风冷盘管的功能,可将部分热量带出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设备开始运行时,置入火种点燃在炉体内的生物质燃料,以精密微电脑控制作业,适量适时投入新燃料,新燃料从料斗处投料,旋转模组旋转,其中一个下料通道旋转到料斗的下料口时,物料落下,继续旋转至下料筒处落料至导料槽,并进入炉体中;与此同时,另一下料通道紧随其后转到料斗的下料口,物料再次落下,并继续旋转至下料筒处落料至导料槽,并进入炉体中;两个下料通道交替往复循环接料放料。运行时,进气支管送入适量空气,生物质自身产生热能(已投入火种,开始有了热量后)的结合下,在精密的微电脑控制中,将生物质自身的碳氢化合物反应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直接从出气口进入燃烧机头,进行燃气供应。
设备运行中,风冷盘管可将炉体炉壁上的温度带走,但是由于热空气按常理是向上流动,所以炉体上方温度会因长时间的运行持续升高,但反应炉内置的风冷结构控制不了上升到炉盖的温度,高温气流如一直向上流动到炉盖处,累积形成的高温将会造成炉盖的材质软化,再受到下料机构的重压,将产生了严重变形,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在炉盖内安装水冷管,致上升的高温气流因水冷盘管的作用下,形成的高温不会停留在炉盖上,高温气流(已形成的燃气)直接从出气口进入燃烧机头,进行燃气供应;水冷盘管用的水冷却后循环使用,有效降低附加在炉盖的温度,保证不高温,避免造成炉盖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装置巧妙运用,陶粒和高温水泥混合层、风冷盘管、水冷盘管,达到炉外温度不会造成人员的烫伤,有效调节炉内温度,在微电脑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够保持恒温,提高产气的质量与产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力光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大力光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0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燃烧制取可燃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