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灸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2709.5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0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姜荣荣;徐桂华;陶欣雨;李嘉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盒,属于艾灸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艾灸盒,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存艾管,存艾管具有开口端;壳体内部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存艾管下方,滤网上与存艾管的开口端处于对应位置的部分朝向存艾管拱起,艾条燃烧后的艾灰始终能够落在该拱起处,然后往拱起处的四周滑落,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艾灸盒能够防止艾灰在存艾管的下方堆积,从而防止成层的艾灰对艾条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红外线造成阻断,从而提高艾灸的灸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艾灸盒。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六大技法之一,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艾条由绵纸卷裹艾绒,并经粘合封闭、低温干燥形成。艾条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红外线有效并适宜于人类机体,其既包括远红外辐射的热辐射,也包括近红外辐射的光辐射。艾灸可以通过燃烧艾绒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人体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目前,艾灸仪一般包括将燃短的艾条推向皮肤的弹性单元、控制艾条燃烧段与皮肤距离的限位单元,以及用于防止艾灰接触皮肤的过滤单元。例如申请号为2019101191348的中国专利文件,该文件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的艾灸装置,其包括:壳体,其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开口,上部开口为上口缘,壳体的周侧设有一个以上的透孔,下方开口延伸至底座;双面胶,其设置在壳体的底座下方;艾灸金属网套,其长度较壳体的长度短,上部设置有开口,其它部分为网状结构,剖面为U字形,上部设置有突缘,以便嵌套在壳体的上口缘时,使突缘卡挡在壳体的上口缘;可置换精油座,其从壳体的底座下开口处向上插入,以便进行置换,该可置换精油座中间部位为承座,用于涂敷精油。
一般来说,短波长的红外光对于人体皮肤的穿透能力较强,当短波长的红外光进入皮肤及皮下组织层后,其能够产生热及非热的生物效应,从而产生对应的灸疗功效。
申请人在实际使用时观察到,艾条在燃烧后,受到弹性单元和限位单元的配合作用,其不断被抵在存艾管靠近滤网的一侧,因而艾条燃烧产生的艾灰自然落下,并堆积在过滤单元的中部,形成艾灰层或艾灰堆。因此,申请人发现,艾灰层或艾灰堆的行成,一定程度上会阻挡短波长红外光的辐射,减少皮肤及皮下组织所能接受到的短波长红外光,从而降低艾灸的灸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艾条燃烧的艾灰容易堆积而降低灸疗效果的不足,提供一种艾灸盒。本方案的艾灸盒,在存艾管的下方设置有漏网,且该漏网与存艾管对应的位置拱起,该拱起能够防止艾灰在存艾管下方堆积成层而隔断艾条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红外线,从而提高艾灸的灸疗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艾灸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存艾管,所述存艾管具有开口端;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存艾管下方,所述滤网上与所述存艾管的开口端处于对应位置的部分朝向所述存艾管拱起,使得艾灰在落下后能够从中部的拱起部向四周滚落,从而防止艾灰在滤网中部堆积,因而提高艾灸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为圆锥形结构,或者为半球体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为棱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存艾管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上侧面设置,且所述存艾管位于所述壳体上侧面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存艾管的空腔内能够容置艾条,所述存艾管远离滤网的一端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上盖,所述存艾管靠近滤网的一端上设有限位件;
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迫使艾条远离所述上盖的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2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