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卡扣的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3438.5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1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施仲一;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同益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B21D35/00;B21D43/05;B21D43/20;B21D43/28;B21D45/02;B21D45/04;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汪任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冲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卡扣的冲压模具,属于冲压模具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逐层设置的上模固定座、上模板、下模板和下模固定座,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冲孔工位、第一落料工位、第二冲孔工位、弯折边工位、第二落料工位和剪断工位,长条状的原料板依次通过第一冲孔工位、第一落料工位、第二冲孔工位、弯折边工位、第二落料工位和剪断工位,下模固定座上设有两个吹料组件,两个吹料组件关于下模板长度方向轴线对称设置,吹料组件包括吹料管,吹料管固定设置在下模固定座上,吹料管朝向剪断工位倾斜设置,吹料管一端正对着剪断工位,另一端连通有吹气泵,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使冲压好的零件从模具中脱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卡扣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连续模,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
如图1所示,零件包括零件本体29,零件本体呈L型,原料板包括长条状的原料板本体30。在冲压时,是将长条状的原料板本体30通过多个工位的冲压模具来进行冲压,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原料板定距移动一次,再次进行冲压直至零件本体29完成。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进行冲压时,由于零件的尺寸较小,同时零件冲压完成后已经和原料板脱离,原料板已经不能带动零件向前输送,从而将零件输送出模具,此时零件容易卡在模具中,影响后续的冲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使冲压好的零件从模具中脱离的用于汽车卡扣的冲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生产机车卡扣的冲压模具,包括依次逐层设置的上模固定座、上模板、下模板和下模固定座,所述上模固定座、上模板、下模板和下模固定座均水平设置,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在上模固定座上,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在下模固定座上,所述下模固定座内设有用于弹出原料板的弹出件,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冲孔工位、第二冲孔工位、第一落料工位、弯折边工位、第二落料工位和剪断工位,长条状的原料板依次通过冲孔工位、第一落料工位、弯折边工位、第二落料工位和剪断工位,所述下模固定座上设有吹料组件,所述吹料组件包括吹料管,所述吹料管固定设置在下模固定座上,所述吹料管水平设置且与下模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吹料管朝向剪断工位倾斜设置,所述吹料管一端正对着剪断工位,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吹气泵,所述吹气泵与吹料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冲压模具工作时,此时将原料板往下模板的长度方向上输送,使原料板依次通过第一冲孔工位、第一落料工位、第二冲孔工位、弯折边工位、第二落料工位和剪断工位,并在上下移动的上模板的作用下,使原料板依次冲压最终形成零件,在剪断工位处,汽车卡扣已经冲压成型,需要将零件输送出冲压模具内,由于零件已经和原料板脱离,零件无法再与原料板同步行进,此时启动吹气泵,吹气泵工作往吹料管内吹气,吹料管往零件处进行吹气,从而对零件提供推力,从而使零件能够更加容易从冲压模具内吹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吹料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下模固定座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的设置,能够方便对吹料管进行转动,从而改变吹料管的吹气方向,能够更好的调节吹料管的吹气方向,以适应不同位置处的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同益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同益模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3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电弧炉的电弧模拟装置
- 下一篇:旋转式直流电弧炉电弧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