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幼儿防坠床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4514.4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2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敬巧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高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幼儿 防坠床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幼儿防坠床固定带,属于婴幼儿医疗器具技术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婴幼儿容易/坠床的技术问题,包括与人体上身形状相适配的上防护衣,上防护衣上设置有上拉链,拉链结构的设计,便于婴幼儿的穿戴,并且在上防护衣相对于腋下的位置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防护衣相对于腰部的位置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作用于婴幼儿耐压的腋下部位,不易勒伤,不易脱落,通过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作用在婴幼儿的腹部位置,设计合理,利用可拆卸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方便拆卸和安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幼儿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婴幼儿防坠床固定带。
背景技术
婴儿和幼儿的统称,一般是指0-6岁的幼小儿童,婴儿与幼儿之间有莫大的联系,因此在许多的儿童论著、医学论著、儿童早期教育等会将它们并起来说,以示方便理解,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如果从孩子发展层面来说还是有两个方面区别,一为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婴幼儿是一个受护群体,在保育和教育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婴儿以母乳为主食(4-6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1岁后以成人食物为主食。
跌倒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据报道:儿童意外损伤前3位原因分别是:意外跌倒、交通事故和意外坠落。
患儿住院期间最易发生跌倒/坠床,可对患儿造成严重伤害,如引起骨折、颅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等。
某三甲儿童医院在2015年1月-12月开启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在儿科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虽然实施了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提高了跌倒/坠床的上报率,加强了对家属及儿童跌倒/坠床健康宣教,降低了跌倒/坠床发生,但是跌倒/坠床发生率仍高达0.12%。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婴幼儿容易/坠床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多功能婴幼儿防坠床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婴幼儿防坠床固定带,包括与人体上身形状相适配的上防护衣,上防护衣采用了用了拉链式纯棉半网透气衣,对于好动的小儿来说便于吸收汗水,防止闷汗、感冒,而且便于清洗,上防护衣用于穿在人体上身,上防护衣上设置有上拉链,拉链结构的设计,便于婴幼儿的穿戴,并且在上防护衣相对于腋下的位置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防护衣相对于腰部的位置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
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的第二连接件,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上防护衣组成第一个受力固定曲面,第三固定带、第四固定带和上防护衣组成第二个受力固定曲面,第一个受力固定曲面、第二个受力固定曲面通过上防护衣相互连接,使得整个结构对婴幼儿的躯体进行上部、下部等全方位的防护。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上防护衣采用拉链式的纯棉半网透气衣,对于好动的小儿来说便于吸收汗水,防止闷汗、感冒,而且便于清洁,在使用时,将上防护衣打开,待婴幼儿穿上衣服,拉上拉链后,将胸前、肩胛两侧可拆取保护护垫放置于相应位置的防护袋内并固定,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对称设置在腋下的两侧,可以更好将婴幼儿的上半身固定,不易使得婴幼儿受伤,不勒婴幼儿胳膊,不易脱落,并且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通过第一连接件进行固定,便于连接,将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通过第二连接件,进行固定,从而将婴幼儿固定于床栏或板凳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采用卡扣、褡裢或魔术贴连接,方便拆卸和连接,同时,这种连接方式没有质量大的物件,使得婴幼儿不易擦伤或碰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未经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4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