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9343.4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4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13;H01M10/613;H01M10/625;H01M10/48;H01M10/6563;H01M10/635;H01M10/6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 自动 调节 缓冲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其包括外壳、缓冲层、风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内腔底部嵌入安装有锂电池,所述缓冲层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内腔的侧壁,本申请文件中,能够通过缓冲装置,减少汽车在遇到颠簸的情况下产生震动,造成对内部装置的损害,减少损失,通过警报装置,检测到锂电池温度过高时,发出警报声,及时提醒人员查看,通过通风装置,减少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帮助装置散热,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比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混合动力车中,其有些是首先采用电力作为车子启动动力,然后,再换切到燃料动力,从而防止车子初启动耗燃料,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浪费并引起废气污染的问题,现有的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需要使用锂电池,在汽车行驶遇到颠簸路段时,车辆容易发生震动,现有的装置不具备缓冲装置,容易造成锂电池损害,且锂电池在工作的情况下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影响锂电池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能够通过缓冲装置,减少汽车在遇到颠簸的情况下产生震动,造成对内部装置的损害,减少损失,通过警报装置,检测到锂电池温度过高时,发出警报声,及时提醒人员查看,通过通风装置,减少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帮助装置散热,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包括外壳、缓冲层、风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内腔底部嵌入安装有锂电池,所述缓冲层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内腔的侧壁,所述电池箱的四周侧壁均设置有减震筒,所述减震筒内腔的侧壁嵌入安装有减震球,所述风管均固定安装在电池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电池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置有管孔,所述管孔内嵌入安装风管,所述风管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外壳的背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板,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内腔的顶部,所述电池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外壳的背部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报警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风板内腔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与通风板内腔的侧壁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外壳的侧壁胶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报警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自动调节缓冲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器与电池箱的顶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所述报警器与外壳的顶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9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