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力云桩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0823.2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4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盖利波;路昌海;姜洪涛;李忠波;蔡光辉;宋继红;金锋;杜纪勇;王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热力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8 | 分类号: | H05B3/28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郑向群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力 电路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力云桩电路板,其中所述的切换电源电池电压3.3V以上由主电源供电,电池电压2.7V以下切换至备用电池;实时时钟芯片为NXP PCF8563T,静态电流为0.25ua;NB_IOT芯片运行时平均电流为100ma;GPS芯片为有方G7A模块,模块工作电流为30ma;主控制器芯片为STM32F103C8T6,主频为72Mhz,停机休眠后静态电流为10ua;采集器检测的温度范围为‑40℃到120℃;板内温湿度传感器芯片为SHT30;存储器芯片为CAT24M01WI‑GT3,且存储器芯片容量为128K;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无线监测系统探测供热管网的地表温度场,识别与分析故障点周围温度场变化,及时发现故障、定位故障点,及时处置,减少损失,降低次生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管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力云桩电路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热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区域供热管网规模的逐渐扩大,管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再加上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很多的管道因为管道下沉、管道内、外的腐蚀、管道的泄漏、阀门、管道焊缝的开裂以及波纹补偿器的腐蚀性破损等诸多原因,经常会引发一些供热管网泄漏事故,从而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以及人员上的伤害事件。供热管网漏损控制已逐渐被重视起来,而城市供热管网具有长达数百公里的铺设距离、复杂的拓扑结构且大部分处于地下管线空间。 目前,很多的热力公司一般都是采用群众报告和定期巡检的方式进行故障的排查维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一些直埋的管道,冬季降雪后可以通过观察地表上的积雪消融情况以及观察是否有冒汽的现象来判断,这样的情况下,发现故障都比较迟缓,通常都在三到五个工作日才能发现具体的故障,就会大大贻误整个故障排除和维修的最佳时机,易引发次生危害,为后期的维护和维修增加了不必要的危害和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热力云桩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力云桩电路板,包括切换电源、NB_IOT、GPS、RS232配置、实时时钟、主控制器、采集器、板内温湿度传感器及存储器,所述的切换电源包括主电源及备用电池,电池电压3.3V以上由所述的主电源供电,电池电压2.7V以下切换至备用电池供电;所述的实时时钟芯片为NXP PCF8563T,且实时时钟备用电池为CR1220 3V纽扣电池,所述的实时时钟静态电流为0.25ua;所述的NB_IOT芯片为有方N21模块,且NB_IOT运行时平均电流为100ma;所述的GPS芯片为有方G7A模块,所述的模块工作电流为30ma;所述的主控制器芯片为STM32F103C8T6,且主控制器芯片主频为72Mhz,所述的主控制器芯片停机休眠后静态电流为10ua;所述的采集器检测的温度范围为-40℃到120℃,精度为0.3℃;所述的板内温湿度传感器芯片为SHT30;所述的存储器芯片为CAT24M01WI-GT3,且存储器芯片容量为128K。
所述的采集器为4路。
所述的主电源为ER34615,容量19000mAH,标准电压3.6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无线监测系统探测供热管网的地表温度场,识别与分析故障点周围温度场变化,及时发现故障、定位故障点,及时处置,减少损失,降低次生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其中:1为切换电源、2为NB_IOT、3为GPS、4为RS232配置、5为采集器、6为板内温湿度传感器、7为存储器、8为主控制器、9为实时时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热力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热力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0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