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足底穴位敷贴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1980.5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朱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F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足底 穴位 敷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足底穴位敷贴,包括穴位敷贴、粘贴装置、吸湿圈、加热装置、充气装置和粘贴纸,其中穴位敷贴还包括敷贴保护膜、粘贴装置包括弹性绷带本体、粘贴口,吸湿圈包括吸湿垫、小孔、吸湿圈保护膜,充气装置包括气囊、弹簧、排气单向阀门、排气孔和进气孔。其中穴位敷贴一面与加热装置一面连接,另一面与吸湿圈连接,加热装置另一面与弹性绷带本体一面连接,弹性绷带本体另一面与充气装置连接。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可减少敷贴黏贴部分的胶粘剂部分对皮肤的刺激及撕拉敷贴时的疼痛不适感,同时实现按压穴位和/或加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足底穴位敷贴。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认为,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当以手指按压穴位时,内部则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和酸、麻、胀的感觉。穴位治疗法已被世界广泛接受,西医不仅在临床上应用它,而且在科研领域,从不同角度探讨穴位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目前市面上的穴位敷贴都是使用直接黏贴于皮肤进行外固定,随着目前老年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敷贴治疗的患者,长期的皮肤接触胶布,患者容易皮肤过敏,皮肤溃破等不良反应逐渐增加。另外,有些患者容易出汗,会削弱药效。
综上,现有的穴位敷贴具备以下缺点:
1)固定面的胶粘剂直接敷贴于皮肤表面,过敏患者不适用;
2)慢性病的患者需要定期长期使用敷贴的,固定于皮肤的敷贴材料因其粘性,在撕拉过程中增加了痛苦;
3)传统的穴位敷贴没有加热层,疗效因而有待进一步提高;
4)传统的穴位敷贴无法同时实现按压穴位的功能。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发明人设计了本实用新型,包括穴位敷贴、粘贴装置、吸湿圈、充气装置和粘贴纸,将敷贴直接使用弹性绷带的自带粘性固定,这样的设计能避免胶粘剂直接接触皮肤,减少患者因胶粘剂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及长期需要敷贴的固定位子皮肤因反复撕拉引起的疼痛溃破等不良反应,同时能够同时实现按压穴位和加热药物,大大提高疗效,且患者的依从性也大大提高。
关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足底穴位敷贴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足底穴位敷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足底穴位敷贴,包括穴位敷贴1、粘贴装置、吸湿圈4、充气装置6和粘贴纸7;
穴位敷贴1包括敷贴保护膜11,
粘贴装置包括弹性绷带本体2、粘贴口3,
吸湿圈4包括吸湿垫41、小孔42、吸湿圈保护膜43,
充气装置6包括气囊61、弹簧62、排气单向阀门63、排气孔64和进气孔65;
穴位敷贴1外表面边缘与吸湿垫41内表面粘贴连接,穴位敷贴1外表面除边缘外其余处与敷贴保护膜11粘贴连接,吸湿垫41外表面与吸湿圈保护膜43粘贴连接,吸湿垫41上还分布有小孔42;其中吸湿垫41和吸湿圈保护膜43是环形状,敷贴保护膜11是圆形状;
弹性绷带本体2两端与粘贴口3连接;
充气装置6中的气囊61上开设有排气孔64和进气孔65,其中排气孔64处设有排气单向阀门63,进气孔65的直径大于排气孔64的直径,排气孔64与排气单向阀门63内的弹簧62连接,气囊61通过粘贴纸7将充气装置6与弹性绷带本体2内表面连接,且弹性绷带本体2、气囊61和粘贴纸7中心开设有排气孔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经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1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翻转式晾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转向机构的医疗普外科用工具冲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