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头枪钻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6435.5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1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林;张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双利刀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头枪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头枪钻,包括直径为D的刀头,刀头的刀尖包括外刃以及内刃,其中:刀尖位于D/2的位置处,外刃是半径为R的1/4圆弧外刃,相应的第一外刃后角面为半径为R的1/4圆弧面,第二外刃后角面为圆弧避空面;刀尖的刀尖后角面为相对于水平面35°,刀尖为相对于水平面25°,刀尖带有的第一刃口为相对于水平面12°;刀尖的内刃一侧在0.2~0.3mm的位置处形成了相对于水平面成45°的内刃后角面,内刃后角面为相对于剖切面12°,过油面相对于剖切面12°;旋转轴心位于排屑槽内。本实用新型解决球形底孔需要二次加工的方法,达不到一个标准的球形底孔尺寸,解决因传统工艺带来的工序繁琐,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用以批量生产,工业推广,节省企业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枪钻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球头枪钻。
背景技术
对于塑胶模具,矿山机械,特殊工程配件等要求用到球形底孔的地方,用以减小因热处理,摩擦,受力时导致的应力集中产生裂纹,寿命不长久等历史问题,惯用的方法是加工完普通孔后用衍磨方法进行二次加工以达到底部是球形孔的要求,但是除了衍磨没有办法达到一个标准的球形孔(标准半径的球形)外,还增加了技术要求和工序繁琐,耗时耗力,不利于批量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球头枪钻,解决球形底孔需要二次加工的方法,达不到一个标准的球形底孔尺寸,解决因传统工艺带来的工序繁琐,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用以批量生产,工业推广,节省企业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头枪钻,包括直径为D的刀头,所述刀头的刀尖包括外刃以及内刃,其中:所述刀尖位于D/2的位置处,所述外刃是半径为R的1/4圆弧外刃,相应的第一外刃后角面为半径为R的1/4圆弧面,第二外刃后角面为圆弧避空面;所述刀尖的刀尖后角面为相对于水平面35°,所述刀尖为相对于水平面25°,所述刀尖带有的第一刃口为相对于水平面12°;所述刀尖的内刃一侧在0.2~0.3mm的位置处形成了相对于水平面成45°的内刃后角面,内刃后角面为相对于剖切面12°,过油面相对于剖切面12°;旋转轴心位于排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头的导角为相对于剖切面2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刃后角面设置有宽为0.5~1mm的第二刃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次性的加工出了一个标准的球形底部孔尺寸,使模具在加工孔后热处理或者使用时不会有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纹报废,使工具类的产品,机械类的产品在或零件使用中大大增强了使用寿命,在加工球形孔的过程中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利于规模化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磨削角度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外刃后角面;2、第二外刃后角面;3、刀尖后角面;4、内刃后角面;5、过油面;6、排屑槽;7、导角;8、第一刃口;9、第二刃口;10、刀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枪钻采用刀头、刀杆、刀柄三部分焊接组成,刀头部位采用合金材料研磨,根据不同规格大小的枪钻半径R修磨一个1/4圆弧,并修整出圆弧切削刃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双利刀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双利刀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6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车载电器件防震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烫效果的手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