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6630.8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9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梁莉;杨庆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莉;杨庆发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程皓 |
地址: | 531499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救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两侧中部的顶部均插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相对远离端均固定连接有凹形减震体,所述床板两侧中部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弹簧的相对远离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凹形减震体相对面的中部,所述床板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板体。该急诊科用救护床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万向轮和推杆的使用有利于装置的移动,连接板、凹形减震体和弹簧的使用减少了运送过程中的碰撞影响,保持患者不受碰撞影响,急救箱和氧气瓶的使用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防止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伸缩板体、把手杆、滑动插块和滑槽的使用有利于控制伸缩板体的伸缩,方便适应不同的患者,同时便于对患者进行搬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
背景技术
救护床作为现在医疗救援的主要救援工具,在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救护床的使用通常是利用救护床将病患运送到医院时,再将病患运送至手术台上进行抢救,而将患者从该救护床搬动至手术台的过程,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的抢救,且现有的救护床大小固定,对于体积较大的患者而言,不能够顺利地运送到医院,同时在运送的过程中救护床发生碰撞,也会对病患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解决了救护床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两侧中部的顶部均插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相对远离端均固定连接有凹形减震体,所述床板两侧中部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弹簧的相对远离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凹形减震体相对面的中部,所述床板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板体,所述伸缩板体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插块,所述床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插块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槽内壁的底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床板底部的四角均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床板底部正面的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急救箱,所述床板底部背面的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氧气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形减震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贴合在床板的正面和背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床板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插块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急诊科用救护床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万向轮和推杆的使用有利于装置的移动,连接板、凹形减震体和弹簧的使用减少了运送过程中的碰撞影响,保持患者不受碰撞影响。
(2)急救箱和氧气瓶的使用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防止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伸缩板体、把手杆、滑动插块和滑槽的使用有利于控制伸缩板体的伸缩,方便适应不同的患者,同时便于对患者进行搬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中:1床板、2连接板、3凹形减震体、4弹簧、5万向轮、6急救箱、7氧气瓶、8推杆、9伸缩板体、10把手杆、11滑动插块、1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莉;杨庆发,未经梁莉;杨庆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6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