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6915.1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9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邹多宏;高振华;杨驰;黎强;李扬;张志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19/04 | 分类号: | A61C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高燕;许亦琳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牙 种植 深度 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所述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球形膨大部(3)、工作部(1)和手柄部(2),工作部(1)和手柄部(2)之间呈120~160°的角;所述工作部(1)呈细长圆柱状;沿着所述工作部(1)的轴向方向,所述工作部(1)上设有刻度(11)。采用本申请中的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可探测备洞深度,角度确认及上颌窦底完整性,探查是否穿过翼板及测量TPP种植体长度选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种植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遇到上颌后牙区严重骨缺损的无牙颌患者,如果要完成牙种植修复,一般需要进行有效的骨增量手术,如上颌窦提升术或直接牙槽骨嵴顶骨增量手术。
但部分老年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植骨的上颌无牙颌患者,临床上常用All-on-Four或 V-II-V治疗方案,用于在避免后牙区植骨的情况下完成上颌的牙种植修复。在进行上述牙种植术时,均需沿着上颌窦近中骨壁双侧各植入一枚倾斜植体(30℃或45℃倾斜角度),其作用为:(1)以便最大可能增加修复体的AP间距,尽可能减少种植修复体远端的悬臂长度或修复桥的长度,减低种植修复后的机械或生物并发症;(2)增加牙植体的植入长度,提高了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利用牙种植体的即刻负载,降低牙种植修复的失败率。
然而,在上颌窦前壁备洞时要时刻检查上颌窦窦壁骨的完整性,确保植体不进上颌窦,避免上颌窦感染、提高牙种植体骨整合率及增加即刻种植修复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用于辅助探测上颌窦侧壁骨的完整性,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所述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球形膨大部、工作部和手柄部,工作部和手柄部之间呈120~160°角;
所述工作部呈细长圆柱状;
沿着所述工作部的轴向方向,所述工作部上设有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刻度为间隔地沿着所述工作部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工作部外表面的颜色标识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形膨大部的直径为1.5~4mm;所述工作部的直径优选为1~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部为圆柱体;所述手柄部的直径为 7~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部上设有与所述刻度相匹配的刻度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部上与所述工作部相对一侧设有一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沿着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手柄部的中间;和/或所述凹陷部在所述手柄部上形成一凹陷面;和/或所述凹陷部的长度不低于所述手柄部长度的0.5倍;和/或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不低于所述手柄部最大宽度0.1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刻度值沿着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且沿着远离所述工作部的方向上,所述刻度值逐渐变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部上还设有若干条贯穿所述手柄部长度方向上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条数为1~8条;和/或若干条所述凹槽沿着所述手柄部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和/或所述凹槽的宽度为不超过2mm。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穿翼板牙种植窝洞深度探测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6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