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镜头装置及激光投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7253.X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7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石昕;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司纬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美国西北仪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G02B27/09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017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镜头 装置 激光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镜头装置及激光投点装置,所述镜头装置包括镜筒及固定于镜筒内的激光发射组件、光束整形组件、反光组件,激光发射组件发射出第一激光束,第一激光束经光束整形组件转换为平直的第二激光束,反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反光件,反光件相对第二激光束倾斜,第二激光束的中间部分直接射出,形成第一输出激光束,第二激光束的外侧部分经至少两个反光件反射形成至少两路方向不同的输出激光束。本实用新型使用单个激光器实现了多个激光点的投射效果,减少了激光器使用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功耗,同时增加仪器的使用时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投点装置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镜头装置及激光投点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投线仪作为一种工程用仪器,其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多。现有的激光投线仪一般包括壳体、激光器及分光元件。激光器及分光元件整合在壳体内,在壳体内的激光器发出单一的激光线束,经过分光元件的分光作用,会在目标物上形成水平或竖直的光线。这样,在要求水平或竖直线的场合,可以以上述光线为基准进行作业。
但是,现有的激光投线仪一般只能进行单一的水平或竖直线的投射,不能满足需同时进行多个方向激光投射的场合,若需多个方向投射,则需多个激光投线仪配合使用,增加了激光器的使用数量,进而增加使用成本,另外,多个激光器使用功耗也较高,缩短了仪器的使用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镜头装置及激光投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镜头装置,包括镜筒及固定于所述镜筒内的激光发射组件、光束整形组件、反光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用于发射出第一激光束,所述光束整形组件设置于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的下游,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光束转换为平直的第二激光束,所述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光束整形组件的下游,所述反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反光件,所述反光件相对第二激光束倾斜,且所述至少两个反光件之间形成光通路,所述第二激光束的中间部分通过所述光通路直接射出,形成第一输出激光束,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外侧部分经所述至少两个反光件反射形成至少两路方向不同的输出激光束,所述输出激光束与第一输出激光束垂直,所述镜筒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输出激光束输出的第一出光孔。
优选地,所述反光组件包括第一反光片和第二反光片,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外侧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光片反射形成第二输出激光束,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外侧部分经所述第二反光片反射形成第三输出激光束,所述第二输出激光束和第三输出激光束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方向相反,且均与所述第一输出激光束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光片和第二反光片对称位于所述光通路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反光片和第二反光片用于反射第二激光束的一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与第二激光束之间呈45°倾斜角度。
优选地,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包括激光管座和激光管,所述激光管座固定于所述镜筒内,所述激光管固定于所述激光管座内。
优选地,所述激光发射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激光管相电连接的激光驱动板。
优选地,所述光束整形组件包括聚焦镜压圈和聚焦镜片,所述聚焦镜压圈固定于所述镜筒内,所述聚焦镜片固定于所述聚焦镜压圈上。
优选地,所述反光组件还包括与镜筒固定连接的反光镜座,所述反光件固定于所述反光镜座内。
优选地,所述反光镜座上设置有供两路所述输出激光束分别输出的第二出光孔和第三出光孔。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激光投点装置,包括上述镜头装置。
优选地,所述激光投点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镜头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分别供所述第一输出激光束和输出激光束输出的至少三个光输出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司纬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美国西北仪器公司,未经上海诺司纬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美国西北仪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72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