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7811.2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3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姚敏;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90/11 | 分类号: | A61B90/11;A61B90/1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何凯英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耳蜗 定位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包括耳部固定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耳部固定组件为一耳部固定套;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定位盘和定位块;所述定位杆的一端通过旋转限位组件连接于所述耳部固定套的一端,所述定位盘设于所述耳部固定套的边沿处且所述旋转限位组件设于所述定位盘的中心处;所述定位块可活动拆卸于所述定位杆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其可根据耳部固定组件和定位组件,可将体外耦合线圈放置的位置进行有效定位,从而保证双侧放置位置大致相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通常,人工耳蜗由体外语音处理器、体外耦合线圈、体内耦合线圈、电刺激产生装置和植入电极组成,目前耳挂式的人工耳蜗较为常见;目前多数人工耳蜗采用双侧耳部均设有人工耳蜗,其外侧的体外耦合线圈需贴在患者头部皮肤上于体内的耦合线圈进行贴附;
目前,由于双侧同期植入人工耳蜗的效果大大优于单侧植入;其所需的麻醉时间和药物剂量较两次手术的总和更短,所产生费用更少;双侧同期植入,减少一次外科手术干预,患者少承受一次手术产生的痛苦。
双侧植入人工耳蜗的时候,体外耦合线圈的放置位置需保持一定的对称性;但是目前双侧耳部的头端均需固定该体外耦合线圈,目前仅仅根据术者的目测大致判断该体外耦合线圈的放置位置;往往会存在较大的误差,有效影响其放置的美观性;
基于上述原因,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其可根据耳部固定组件和定位组件,可将体外耦合线圈放置的位置进行有效定位,从而保证双侧放置位置大致相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
包括耳部固定组件和定位组件;
所述耳部固定组件为一耳部固定套;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定位盘和定位块;所述定位杆的一端通过旋转限位组件连接于所述耳部固定套的一端,所述定位盘设于所述耳部固定套的边沿处且所述旋转限位组件设于所述定位盘的中心处;所述定位块可活动拆卸于所述定位杆上。
如上所述的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位组件包括下固定盘和上固定盘;所述上固定盘底端的套杆与下固定盘圆心处的开槽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套杆为一伸缩杆;
所述下固定盘设于所述耳部固定套上;所述上固定盘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杆连接;
所述上固定盘的底面上设有多个插柱,其下压后可落入所述下固定盘的顶面上的顶垫上。
如上所述的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块包括一体式设置的顶壁和分设于其两端的呈对称设置的L状夹;所述定位块可夹设于所述定位杆上;
所述定位块可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且可沿着所述定位杆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如上所述的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块的顶壁为硅胶制成,其内壁上设有微型吸盘;
所述L状夹的内壁上的凸条与所述定位杆的两端的凹槽配合滑动。
如上所述的人工耳蜗定位测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杆沿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7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注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开关感应功能的水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