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9515.6 | 申请日: | 202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晨玲;赵宏超;陈兴东;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针 皮下 注射器 | ||
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设置有注射筒和注射针,注射针的针头长度为3‑10mm;注射针安装于注射筒的一端。该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在使用时通过垂直进针将注射针头完全刺入患者体内,使得针尖准确刺入皮下组织。该皮下注射器操作更加简便,提高精确性,避免刺入过深,减少操作失误和并发症,显著提高了皮下注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注射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
背景技术
皮下注射是一种将少量无菌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常用注射给药法。目前皮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是操作者一手紧绷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将针头的1/2-2/3快速刺入皮下。由于操作者对于进针深度和角度的精确性难以把控,可导致操作失误,药物效用未能达到要求。
目前皮下注射除胰岛素笔以外,还是以普通注射器按照上述方法进针。现有技术的皮下注射针头长度需要操作者根据经验选定不同的针头型号,且使用时需要针尖与皮肤呈30-40°刺入皮下,进针深度要求是针头长度的1/2-2/3,操作难度高、精确性差,针头容易刺入过深可达肌层,导致操作失误。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该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能够改进现有皮下注射技术,使操作者更易掌握,提高精确性,减少操作失误并减轻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全进针式皮下注射器,设置有注射筒和注射针,注射针的针头长度为L针;注射针安装于注射筒的一端。
优选的,3mm≤L针≤10mm。
优选的,上述注射筒设置有药筒、注射推杆以及限位注射连接部,其中,药筒的一端与注射针的一端连接,将上述注射推杆的一端定义为深入端,将注射推杆的另一端定义为按压端,注射推杆自深入端装配于药筒的药液空腔,限位注射连接部的一端与按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限位注射连接部设置有固定杆以及螺旋转动杆,固定杆的一端与按压端固定连接,螺旋转动杆的内壁面与固定杆的外壁面通过螺纹旋拧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固定杆的外壁面、螺旋转动杆的内壁面分别设置有螺纹。
优选的,上述注射筒还设置有回弹组件,回弹组件分别与固定杆的外壁面、药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回弹组件设置有外壳体、弹簧以及连接杆,以药筒中与注射针连接的一端定义为注射端部,将药筒的另一端定义为装配端,外壳体自装配端以套设长度为L壳固定于药筒的外壁面,以外壳体套设药筒的一端端部为壳体固定端,壳体固定端与药筒的外壁面固定连接,将药筒中被外壳体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后端包裹部,药筒的后端包裹部外壁面与外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弹簧、连接杆装配的回弹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固定端、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杆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将药筒中未被外壳体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前端筒,所述药筒中前端筒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壳体处于同一水平位。
优选的,上述弹簧、连接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上述注射推杆的深入端固定有活塞。
优选的,上述针头的深度为4mm、6mm或8mm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还设置有限位筒,将药筒中未被外壳体套设的一端定义为前端筒,限位筒的外壁面固定于前端筒的外壁面。
优选的,上述限位筒的内壁面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注射筒的外壁面活动转配;前端筒的外壁面固定有滑动轨,滑动轨装配于安装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9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桃体切除术后颈部冷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托盘加工的自动脱模装置